
图为新闻发布会现场
本站讯 9月23日下午,文山州政府召开“文山三七花、茎叶进入食品开发领域”新闻发布会,记者从会上获悉,文山三七食药同源申报工作于2012年正式启动,历时近5年,终于今年5月13日获云南省卫计委批准将文山三七花、茎叶列入普通地方特色食品进行管理。
三七是文山州乃至云南省最具特色的优势生物资源。几百年来,除药用外,文山州地方人民群众都有把三七作为食材进行加工食用的传统习惯,以三七花、茎叶作原料生产的茶饮曾经销往全国,出口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东南亚国家。但由于三七没有进入国家《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物质目录》,极大地限制了三七的综合开发利用,造成了三七产业发展的政策性障碍,极大地限制了三七产业的发展,成为了制约三七产业发展的重大瓶颈问题,导致巨大的食品市场无法开发。因此,三七药食同源申报工作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文山三七花、茎叶新食品原料开发研究项目于2012年9月启动,2014年11月完成样品采集、加工工艺流程、质量标准研究、化学成分和营养成分分析等基础研究工作。根据国家卫计委对申报新食品原料的要求,于2014年12月,项目组向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递交了三七花、茎叶新食品原料风险评估申请书,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经过认真严格审查,并开展各项调查分析,于2015年3月19日通过了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的健康风险评估。该项工作的完成为三七花、茎叶的安全食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今年5月13日,云南省卫计委批准文山三七花、茎叶纳入普通地方特色食品原料进行管理,这是云南省第一个获准进入地方特色食品的品种。这将突破三七进入食品领域的政策瓶颈,为三七食品的开发扫清政策性障碍,为拓宽三七产品开发的领域和空间,以及开拓三七食品大市场创造前置条件,必将形成三七食品开发和三七企业发展的又一轮热潮;三七食品的开发将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三七全产业链,使文山三七这一特色生物资源发挥更大的经济价值,极大地放大三七产业的综合效应,实现七农增收,财政增税,增加更多的社会就业岗位,为文山州打造三七千亿元产业增添新的发展路径,助推文山三七做大做强,实现千亿发展目标,更为人类健康作出更大的贡献。
目前,全国三七产业年产值近千亿元,全国以三七为原料的生产企业1350家,中成药品种360余种,药品批号3620余个,产品涉及内科、外科、骨伤科、妇科、儿科、眼科及皮肤科等用药,几乎囊括了目前医药工业中的所有剂型;云南省以三七为原料的药品生产企业近70家,涉及三七的国药准字批号300余个,品种69个;文山州三七加工企业13户,产品批文166个。2015年,全州三七产业总产值从十一五末的32.66亿元增加到149.61亿元,销售收入从54.56亿元增加到159.84亿元,产业增加值占全州GDP11.94%。
当天,云南日报、云南经济日报、云南法制报、春城晚报、民族时报、文山日报、文山新闻网、文山广播电视台、七都晚刊、文山政务网、文山市广播电视台等媒体的记者和工作人员参加发布会。(熊明刚 陈帅 柯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