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名称:中药饮片生产及工厂化组培育苗基地建设项目 建设单位:文山州杏林生物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建设地点:文山三七产业园区登高片区 建设性质:新建 一、工程概况 项目总建筑面积24921.98m2,主要建构筑物为一栋L型5层建筑,由A塔楼、B塔楼和C塔楼组成,项目各车间均布设于L型建筑内。项目由主体工程、辅助工程、公用工程和环保工程组成。 生产规模及产品方案:(1)年产以石斛等为主要原料的直接口服饮片450吨;(2)年产三七饮片300吨;(3)生产石斛、重楼、白芨、金线莲普通饮片20吨/年;(4)烘干及炮制三七300吨/年;(5)组培育苗珍稀药材5000万丛/年;。 生产工艺:(1)直接口服饮片:石斛→挑选、漂洗→干燥→粗碎→粉碎→超微粉碎→灭菌→检验→入库待售。 (2)三七饮片:三七→修剪→漂洗→烘干→切制→干燥→灭菌→包装→检验→入库待售。 (3)普通饮片:石斛、白芨、重楼、金线莲等→挑选、洗润→切制→干燥→净选→分装→检验→入库待售。 (4)烘干及炮制三七:三七→修剪→漂洗→烘干→切制→炮制(蒸锅蒸焖3~6小时蒸透)→干燥→包装→检验→入库待售。 (5)组培育苗:药材的种子、嫩芽、顶芽→消毒灭菌→培养基培养→完整植株(幼苗)→外运出售。 劳动定员及工作制度:全厂职工人数为130人,其中:生产人员93人,技术人员16人,管理人员21人。生产线正常情况下实行一班工作制,每班8小时;特殊情况下实行24小时三班工作制。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均为一班工作制。年工作日为300天。 项目投资:总投资5778.92万元。其中环保投资71.7万元,占总投资的1.2%。 |
一、项目主要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 1、施工期 废气:项目施工粉尘主要来源于基础开挖、施工扬尘、建材装卸和运输、料场风动扬尘等,呈无组织排放,影响范围主要集中在项目区域附近300m范围内,主要对佳佳福企业、美康三七企业、云南刘源生三七药业等有一定影响。其它废气影响不大。 对策措施:采取洒水降尘措施;施工现场设置围挡墙、施工围网、防风抑尘网等;使用防尘布或防尘网;建筑堆料采取篷布覆盖,使用时部分掀开,减少暴露面积,降低风动扬尘;施工现场道路应进行地面硬化,运输车辆进出施工工地应进行清洗;规范车辆装载方式,运输过程采取密闭措施,杜绝沿路洒漏现象;弃土、建筑垃圾等及时清运;使用商品混凝土等。 废水:项目施工废水主要来自备料废水、混凝土养护废水及施工机械冲洗废水等,产生量约为546.47m3,主要污染物为SS,直接排放会对环境有一定影响。施工人员生活污水产生量约1008m3,其中粪便污水排于项目旱厕,其它生活污水经沉淀池沉淀处理后,用于施工场地洒水降尘,不外排。 对策措施:设置施工废水收集沉淀池,施工废水经沉淀处理后,用于项目区洒水降尘等,不外排。 噪声:施工噪声主要来自挖掘机、装载机、电焊机等机械设备噪声,以及运输车辆产生的交通噪声,其源强在50~115dB(A)之间。环评预测表明,项目施工场界噪声将超过《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要求,主要对佳佳福企业、美康三七企业、云南刘源生三七药业等敏感点有一定影响。 对策措施:选用低噪声设备;加强机械设备的日常维护,减小噪声源强;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合理安排高噪声设备位置,将高噪声设备布置在远离敏感点一侧;相对固定的机械设备设置隔声操作棚;采取安装减振、消音等降噪措施,减小施工噪声影响。 固体废物:项目施工期开挖的土石方24430.6m3,其中部分用作绿化用土,其余部分用于厂内回填,无弃方。建筑垃圾产生量为137m3,采用分类清理、回收利用的原则,对于不可回收的建筑垃圾按照园区管理部门要求处置。 施工人员生活垃圾产生量约为12.6t,经集中收集后,送文山市垃圾填埋场处置。 2、营运期 (1)废气 原辅料破碎粉尘:项目三七、石斛等药材粉碎环节会产生一定量的粉尘,产生量为0.9t/a,经除尘效率为99%的布袋除尘器收集后,有0.009t/a的原辅料粉尘呈无组织形式排放在车间内,经车间换气扇排出,对环境影响不大。 晒场粉(扬)尘:项目原辅料晾晒、堆放、搬运等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的粉(扬)尘,由于进入三七产业园区的带泥原辅料均要求厂外清洗,故覆着的泥沙较少,晾晒、堆放、搬运等过程的粉尘产生量不大,采取及时清扫晒场,定期清洗晒场等措施后,影响不大。 车间异味:项目中药烘干、蒸煮等环节会产生异味,环评分析烘干、蒸煮量较小,时间较短,异味影响不大。采取烘干、蒸煮车间尽量远离人群集中区;加强车间通风换气等措施减小异味影响。 食堂油烟:项目约有120人在厂内用餐,食堂油烟产生量为33kg/a,经油烟净化装置处理后引至楼顶排放,影响不大。 垃圾收集点、公厕恶臭:项目垃圾堆放和公厕会产生一定的恶臭,通过采取及时清运生活垃圾,做到日产日清;保证公厕清洁卫生等措施,减小恶臭影响。 (2)废水 生产废水:项目营运期生产废水主要为中药材清洗废水、洗瓶废水等,生产废水产生量为2802m3/a,废水中主要污染物均为SS等,经集中收集后排入三级沉淀池处理后,部分作厂区绿化用水利用,部分达《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GB/T31962-2015)表1(A等级)标准后,排入园区污水处理厂处理。 检验废水:项目检验室对产品的水分、灰分及三七皂甙含量等指标进行检验,检验废水性质为酸碱废水,产生量为30m3/a,环评提出,检验废水经收集后中和预处理,然后排入化粪池与生活污水一同处置。 生活污水:项目营运期生活污水产生量为3072m3/a,运营期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园区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放。 本项目于2020年4月投产,文山三七产业园区污水处理厂于2019年底前建成投入运行,故本项目废水可排入园区污水处理厂处理。 (3)噪声 项目运营期噪声源主要是生产设备运行噪声、机动车产生的交通噪声和工作人员产生的社会噪声,其噪声源强在50~90dB(A)之间。环评预测认为,项目运营期昼夜厂界噪声均可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l2348-2008)要求,对周围敏感点影响不大。环评还提出进一步减小项目噪声的措施:选用低噪声设备;加强设备的保养与维修,减小设备摩擦噪声;合理安排高噪声设备安放位置,利用距离和建筑物降噪;合理安排生产时间;对高噪声设备采取安装减振垫、消声器、隔板等降噪措施。通过采取上述措施,进一步减小噪声影响。 (4)固体废物 药材废渣:项目拣选原辅料过程中会产生药材的残次品、根须、叶片,药材表面附着的泥沙等固体废物,环评估算,这类固体废物的产生量为44.62t/a,经集中收集后,送种植户作肥料利用。 组培基质废料:项目均使用新配制的培养载体,培育完成一批植株后,残余的培养基质不再重复使用,基质废料产生量为24t/a,主要成分为膳食纤维、蛋白质和少量植物所需微量元素,经统一收集后送种植户作肥料利用。 包装废物:项目包装过程产生少量包装废物,如废纸盒、废包装袋、包装盒等,产生量为3t/a,经集中收集后,由废旧物品收购商回收处理。 检验室固废:项目检验饮片质量会产生废弃的药品、试剂、试纸及破损器皿,产生量为0.5t/a。环评要求,检测样品(石斛、三七)废物同生活垃圾一起送文山市垃圾填埋场处置;废弃的药品、试剂等,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为危险废物,应集中收集,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处置。 沉淀池污泥:生产废水沉淀池污泥产生量为0.7t/a,污泥主要为细泥沙,经清掏后,提供给附近农户还田还地。 化粪池污泥:项目化粪池污泥产生量为0.89t/a,经清掏后,送文山市垃圾填埋场处置。 生活垃圾:项目营运期生活垃圾产生量为37.5t/a,经集中收集后,送文山市垃圾填埋场处置。 二、专家组及审查结论 “报告表”编制较规范,主要环境问题论述基本清楚,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基本可行,评价结论较可信,可作为本项目环境保护工作的依据。 项目经文山市发展和改革局以文发改备案〔2015〕17号文件备案立项。 项目经文山三七产业园区管委会以三七管复〔2015〕2号文件同意入园建设。 项目建设和运营将对当地环境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只要建设单位严格落实“报告表”及本审查意见提出的各项环境保护防治对策措施、要求、建议,项目建设产生的负面影响可以得到控制,其影响程度在区域环境容量可以承受的范围,从区域环境保护角度分析,中药饮片生产及工厂化组培育苗基地项目建设是可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