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民政系统全力推进“造血式”扶贫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发布时间:2018/05/31 来源:
【字体:

本站讯 崭新的公路、新建的房屋、肥硕的猪牛……随着脱贫攻坚的脚步走得越来越实,昔日的贫困村——富宁县下木树行政村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梦想到现实,这是各级党委、政府和帮扶部门凝心聚力抓脱贫给群众带来的希望......

两年前,按照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委、州政府“挂包帮”“转走访”工作统一部署,文山州民政局与下木树村结成帮扶对子。当时,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73户263人,文山州民政局挂钩帮扶其中63户231人。  

转眼间,两年过去了。文山州民政局扶贫成效如何?下木树村群众的生活现状又如何?咱们一起穿越座座群山,走进村寨寻找答案。  

 

建新房——营造安居乐业新环境

笔者近日跟随文山州民政局第12批入户走访干部职工,翻越绵延起伏的山间公路,前往结对帮扶的富宁县下木树村委会。  

山路弯弯,让车上的人昏昏欲睡。大约3个小时后,睡意朦胧中笔者被一个惊喜的声音叫醒,“快看,公路下那一排排灰白色的房子就是扶贫点。”顺着随行同事手指的方向,笔者看到了这个高楼林立的村寨正升起袅袅炊烟。站在山顶上俯视,灰白色的民居错落有致,像镶嵌在大山里的珍珠,犹如一幅山水画。一层轻纱似的薄雾缠绕山崖,美轮美奂,如同仙境。若不是亲眼所见,笔者很难想象,这个曾经贫苦落后的村寨,交通会是这样便利,村落会这般整齐。  

宽敞的庭院、崭新的门窗,在绿树掩映下,显得宁静又富足,这是大片村小组建档立卡户赵管朝的家。“感谢党和政府的真情帮扶,让我重新看到了致富的希望!”见我们进屋,70多岁的赵管朝老人赶忙从里屋走了出来,满怀激动地说。他做梦也想不到,盼了一辈子的新房梦真的实现了。  

 

下木树村委会属于典型的少数民族村寨,是文山州重点贫困村之一。之前,赵管朝和常年患病的两个儿子居住在土坯房中相依为命。因年久失修,房子破败不堪,如果遇上持续风雨天气,随时都会有倒塌的危险。改建新房自然成了他们一家的最大梦想。得知情况后,州民政局领导非常重视,2016年,免费为他们家修建了一所70平方米的钢架结构住房。  

像赵管朝家一样,下木树有58户建档立卡户常年居住在阴暗潮湿、破旧简陋的土坯房里。2015年10月,州民政局开展“挂包帮”“转走访”工作后,把解决住房难作为精准扶贫的第一件大事来做。他们确立“先急后缓、分步实施、精准推进”的危房改造思路,明确了建档立卡户建房的扶持政策和补助标准,先后分3批筹集资金203.3万元开展“安居圆梦工程”,按照国家地震安居房建设标准和要求,通过发放建房补助、申请担保贷款、全额资助的方式帮助58户建档立卡户解决住房新建问题。其中对无力建房的实行统建,每户补助6万元,对有自建能力的每户补助2.5万元。为了给他们建好房子,州民政局专门请地方规划部门设计,与施工单位签订了《建房施工合同》,派出驻村工作人员专人负责监督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  

暖阳照进干净整洁的客厅。这客厅是木楠二村小组建档立卡户陆华兵的新房。入住新房,陆华兵的笑声格外爽朗。之前,陆华兵没有自己的房子,一家四口常年寄宿在本村一户村民家中。2016年,州民政局出资6万元,为他家新建了一所钢架结构房。从此全家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安全温馨小屋。看到驻村工作队前来,老人喜极而泣:“感谢党的好政策,现在晚上终于能睡安稳了。”  

在挂钩部门配套资金的扶持下,建档立卡户通过贷款加自筹资金的方式建设安居房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一所所土坯房、危房被拆除,一栋栋崭新的小洋楼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山头,矗立于村中。  

修道路——群众有了满满的幸福感

清晨,山道林间弥漫着淡淡的云雾。然而,依山而建的湾子村小组,建设的热情并未被阴沉的天气所影响,人们都在为能早日走上盼望已久的入户公路而忙碌着。搅拌机发出的声音烘托出建筑工地独特的氛围。  

尽管入户公路还未贯通,但在现场帮助施工的邓占义大姐已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她一边铲灰浆一边激动地说:“修这条路是我们祖祖辈辈的梦想,如今挂钩部门帮我们实现了,太幸福了!”  

 

“脱贫摘帽,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州民政局局长郭凤琪介绍说,让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才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从一开始,州民政局党组的思路就很明确。  

正是围绕脱贫攻坚这一总体工作思路,州民政局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提高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的根本举措,不断改善生产生活条件。2017年11月14日,州民政局挂钩帮扶下木树村内入户道路建设暨环境改造提升工程正式启动。  

老百姓把这项措施叫做“入户公路”。莫莫村小组的邓占明家是非建档立卡户,院子门口一段760米的小土坡路连接到入村主路上。一个星期前,这段土坡路被硬化成了水泥路。“帮扶部门帮忙修的,以后下雨天再也不用担心摔跤了!”看到昔日坑洼崎岖的山路变成宽敞平整的水泥路,其老伴赵中仙喜滋滋地说:“扶贫政策好,我们不是贫困户,也沾了扶贫政策的光。”  

走在下木树各个村寨,只见一条条平坦的水泥路将各家各户连为一体,延伸至村子尽头。一幢幢漂亮的楼房在阳光映射下特别耀眼,一阵风吹来,溪水边的竹林摇摆着“沙沙”作响,墙角边怒放的三角梅,像一簇簇燃烧的火焰,一幅新农村画卷扑面而来。  

多年来的交通不便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改善道路交通基础配套设施成为下木树群众脱贫致富的关键。村委会支书徐元良提起夯实交通基础助力脱贫攻坚的话题时脸上挂满笑容:“以往家家户户建房子,仅材料的运送成本费用就要高达上万元,如今道路修通了,成本减少了一半。公路建设必将拉动村里的经济发展,助推脱贫致富。”  

盘点两年来的建设成果,在下木树工作了24年的徐元良见证了村子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正在经历着贫困山村换新颜的变革。在老徐的眼中,党委、政府和挂钩帮扶部门组织劳务输出、安居工程、培育特色产业、改善基础设施、保护生态环境,下木树群众正大步走向幸福安康的好生活……  

抓产业——培育脱贫致富新支柱

打赢脱贫攻坚战,离不开产业支撑。产业如何选、如何扶?这些课题考量着州民政局和当地党委、政府的智慧。  

下木树的群众历来有饲养家畜的传统习俗,但饲养规模小,养殖数量少,以满足家庭生活食用和生产自用为主,普遍缺少养殖增加家庭收入的意识和观念。近年来,受打工经济冲击,群众撂荒弃养的现象比较突出。在开展转走访工作中,州民政局党组班子成员深入村寨摸实情,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建议。最终决定将扶持发展家庭饲养业作为促进群众增收脱贫的一项重要帮扶措施,制订出台《文山州民政局挂钩帮扶下木树村委会建档立卡户牲畜养殖奖励实施方案》,明确了补助标准,通过以奖代补,提高群众发展养殖的积极性。  

 

半坡村小组建档立卡户盘贵旺是第一批享受这项惠民政策的人。2016年3月,盘贵旺得知州民政局以奖代补的养殖政策后,借钱购买了6头小牛。去年6月份,喂养期满后,州民政局当即兑现补助9000元,自己在家搞养殖,还能领取挂钩部门的补助金,盘贵旺根本没想到,这也在当地引起了不小轰动。  

 

随后,笔者走进新寨村小组,建档立卡户陆玉华正在自家的院子里里外外忙活着。“这么好的政策,以前是想都不敢想。”陆玉华说,2016年,州民政局驻村工作队员上门宣传政策,鼓励他发展养殖脱贫。陆玉华当时满怀质疑,哪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但他又不想放弃,于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购买了2头小猪。2017年6月挂钩部门兑现了当初的承诺,他领到了800元补助。看到帮扶部门是真心扶贫,他当即借钱扩大猪舍,陆续购买猪仔30头。因6头猪不满半年,他领取了州民政局发放的养殖补助9600元。陆玉华告诉笔者,趁着现在政策这么好,还要扩大养殖。他指着房屋旁的一块空地说:“我准备在这里盖个养殖场,计划养上60头。以前对我来说,要办个养殖场是一件很遥远的事情,手里没钱只能干着急,现在有了挂钩部门的帮扶,我脱贫致富的信心更足了。”憧憬着幸福生活,这个略显单薄的汉子嘴里一直不停地念叨着“党的政策好!”  

 

在产业扶贫中,州民政局积极探索扶贫新模式,通过以奖代补成功探索出“造血”扶贫之路,为村民们“送”出一条脱贫致富的产业之路。养殖奔向致富路已成为下木树脱贫攻坚路上的一道亮丽风景。  

(州民政局 胡献浩)  


相关链接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主办:文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投稿邮箱地址:zwxx@ynws.gov.cn 文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版权所有。ICP备案号:滇ICP备05000302号。政府网站标识码:532600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