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 今年以来,文山州选优配强驻村扶贫工作队伍,充实脱贫攻坚基层一线力量,为实现年度脱贫摘帽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强化调整选派,配强驻村扶贫工作队伍。今年初,在新一轮驻村扶贫工作队员的调整选派中,重点选派后备干部、年轻干部、有工作经验、熟悉农村工作的干部,切实把素质好、能力强、作风实的优秀干部派往脱贫攻坚第一线。按照“一村一队”每支驻村扶贫工作队3至5人的选派标准(深度贫困村原则上选派5人,其他贫困村选派不低于3人),共向全州819个贫困村(其中413个深度贫困村)选派驻村扶贫工作队员2885人。
强化培训学习,提升驻村工作队员能力。为促进新一轮调整选派的驻村工作队员更好履职,3月20日至28日,举办了第一期文山州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专题培训班,分二个班次对全州2018年驻村扶贫工作队总队长、副总队长、第一书记(工作队长)共874人进行了培训,每个班次学制2.5天。培训班采取专题辅导、案例教学、闭卷测试等教学方式进行,围绕驻村扶贫工作职责及管理、4类重点对象农村危房改造、精准扶贫脱贫退出业务、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解读、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政策衔接、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党建引脱贫等内容展开培训。今年4月,各县(市)按照分级培训的要求,分别对派驻本县(市)的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开展了培训,做到工作队员培训全覆盖。
强化驻村管理,发挥扶贫工作队员中坚力量作用。针对文山州2017年度扶贫开发成效考核中发现的“驻村工作队员不住村、‘挂名’‘走读’现象突出”问题,制定并印发了《文山州驻村扶贫工作队管理工作整改措施》,要求各县(市)对驻村扶贫工作队到岗和组队情况进行一次拉网式排查和调研,建立驻村扶贫工作队清单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督查抽查、明察暗访、定期通报、教育培训、考核奖惩、召回问责等制度,形成一套有效的工作队日常管理机制,进一步从严从实管理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充分发挥驻村扶贫工作队员的中流砥柱作用。
(州扶贫办 郑周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