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水库坝址
2015年9月21日,注定是一个被载入自治州史册的日子。
这一天,350多万文山各族儿女关心关注的重大水利工程项目——德厚大型水库,在经过10余年的艰辛努力争取后,终于迎来了开工建设的喜讯。争取项目过程中的所有争论、所有坎坷、所有付出,在这一天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三年连旱,文山人痛定思痛大干水利,德厚水库项目建设迎来机遇。
作为一名曾参与抗旱救灾报道的记者,最难以释怀的是2009年至2011年这三年连旱时所看到的一幕幕:沟渠断流、田地龟裂、庄稼树木枯死、人畜饮水困难……三年连旱,致全州8县市102个乡镇900多个行政村13782个自然村63.9万户283.1万人受灾,粮食减产,大批水利工程损毁,直接经济损失达26.8亿元。同时,因缺水缺电造成53户规模以上工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减少工业产值3.9亿元。
痛定思痛,2011年州委、州政府提出“兴水强州”战略并明确建设目标:到“十二五”末,全州水利工程新增蓄水库容2.6亿立方米,用水保证率达70%以上,新增年供水能力3.9亿立方米,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达到8%以上,基本解决城乡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至0.55以上。从2011年起到“十二五”末,全州争取完成水利投资100亿元,其中争取中央和省支持70亿元,州、县市财政筹集10亿元,带动社会投资和群众投入20亿元。并决定从当年起,州级财政每年安排水利建设专项资金3000万元以上,县级财政每年安排不低于1.2亿元资金投入水利建设。
在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文山水利建设迎来了发展春天。作为文山水利建设的龙头项目德厚水库则加快了推进进程:先后被列入《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西南五省(自治区、直辖市)重点水源工程近期建设规划》以及《全国大型水库建设总体安排意见(2013—2015年)》等相关规划。2014年4月21日,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云南省文山州德厚水库工程项目建议书》;5月,文山德厚水库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172件重大节水工程之一,国家发改委、水利部将德厚水库列为2015年全国新开工的27件重大水利工程之一,拟先安排投资、开工建设。2015年2月17日,水利部将《德厚水库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意见报送国家发改委,受国家发改委委托,中咨公司对德厚水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了评估,并形成评估意见上报国家发改委。2015年8月28日,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文山州德厚水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至此,德厚水库开工建设进入倒计时。
文砚丘平是文山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区,德厚水库工程上马,将解决制约该地区发展的水“瓶颈”,更快更好地助推全州经济发展。
文山州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3.1456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山区、半山区面积占97%,坝区占3%,其中3%的坝区面积大部分分布在文砚丘平。这里集中了大量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是滇东南重要的城市群,是文山州农业发展的摇篮、重要的工业基地。然而,由于特殊的地理条件,这个区域恰恰处于红河流域和珠江流域的分水岭上,地表水稀少,加之整个文山州降雨量时空分布不均,如平远地区常年降雨量为800毫米,只有马关县降雨量的一半。在2009年至2011年连续三年的大旱中,该地区中型水库干枯3座,小型水库干枯3座,坝塘干枯28座,河流断流6条。所有水源工程陆续枯竭,10多万群众出现饮水困难。2011年8月以来,该地区群众开始自发出资到30至40公里外的德厚河运水保生活。70余万亩耕地无水源灌溉。
最需要水的地方恰好是水最稀缺的地区。在这一背景下,德库水库的上马意义重大。2010年4月13日,以水利部总工程师汪洪为组长的水利部水利建设调研组到文山德厚水库进行实地调研,明确指出了德厚水库是解决文砚丘平地区城乡饮水兼顾灌溉的重点水源工程,要以解决城乡饮水问题为主做好项目申报和建设。为此,文山州高度重视,按照《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和云南省将文山打造为“新高地”的要求,结合文山的“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以德厚水库建设为骨干工程的水利发展规划。按照规划,德厚水库建成后可解决25.8万城乡人口的饮水困难及13.8万亩农田的灌溉,解决文砚丘平城市群上百万人口的饮水问题,解决区域内两个省级工业园区马塘工业园区、三七工业园区的供水问题,同时对盘龙河下游城市防洪和调节生态起到积极作用。
随着广昆高速、文山普者黑机场、云桂铁路等项目相继投入使用,文砚丘平地区具有了发达的交通体系。德厚水库的建设,无疑进一步增强了该地区发展的原动力。我们相信,不久的将来,具有勃勃生机的文砚丘平地区将会领跑全州经济发展。
大型水库从立项到可研到建设,其过程的艰辛是常人难以想像的,没有决心、信心,纵有20年也难磨一剑。
说起德厚水库,不能不提到他——州水务局党委书记、局长、原德厚水库筹建处处长金波。这个从工作起就与水电打交道的水利人,从1996年开始负责筹建暮底河水库,到2000年负责筹建德厚水库,至今已有20年时间,人生中最美的青春年华全部投注在两个水库建设上。
“首先是一个字‘难’。”金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感慨,“难在进国家规划,难在地质条件复杂,难在移民搬迁,难在环评报告。”德厚水库建设2006年正式提出,当年进入国家水利部“十二五”规划备选项目。为加大项目争取力度,州委、州政府批准成立德厚水库建设管理处,负责项目工作。通过各方争取,直到2011年德厚水库才进入国家水利部“十二五”规划。其次,工程规划、地质条件复杂。德厚水库是解决平远、德厚地区缺水的唯一水源,从水库提水到平远有上百米的扬程,加大了工程规划的难度;加之是石漠化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坝址是通过三番五次论证后才确定下来。“大坝工程量只有暮底河水库的一半,但有30万米的维幕灌浆工程,这是影响技术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再次,移民搬迁工作难。德厚水库最先确定的坝址要淹没土地1万多亩,搬迁人口1万多人,坝址方案优化后,现需要淹没土地9000亩,搬迁4000人(工程结束时4200人)。尽管搬迁人数减少了一半,但要做到移民“搬得出、能致富、留得住”,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第四难,难在环评报告。”去年11月,金波离开建管处处长的岗位,任州水务局党委书记、局长。让他没想到的是,因为环评报告的问题,今年4月份他又开始了睡不着觉的日子。“整整4个月,飞了8万公里,直到7月10日环评报告批下来,我才睡了一个安稳觉。”金波说,“四大难题一步一步解决,有的问题花一两年能解决,有的要花上几年时间。”
德厚水库从2006年正式提出到今天的开工建设,项目前期整整花了10年。在大型水库建设历史上,10年,不算长。德宏州的麻栗坝水库,项目前期花了整整40年。“10年时间,能把德厚水库跑下来,得力于水利部、水利厅的关心,州委、州政府的决心,技术团队的信心。”金波在接受采访时说。2009年,德厚水库立项工作停滞不前,以公益性为主申报手续繁杂,以经营性为主申报手续相对简单,正当大家在为是以公益性为主申报还是以经营性为主申报时,时任省水利厅副厅长陈坚来到文山,花了三天时间调研,最后明确以公益性为主申报,争取国家投资为主。“对于文山州这样一个财困民穷的地州来说,以公益性为主申报成功,那么水库80%的投资来自于国家和省级补助。可以说,陈坚厅长那次调研,为德厚水库的申报立项指明了方向,让我们少走弯路。”金波说。
德厚水库,是文山人民期盼了10余年的项目,是州委、州政府决心不变信心不减大力支持的项目,是一班老水利人切断后路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千辛万苦争取到的项目。今天,当我们站在水库坝址,头顶蓝天,想像着几年后高峡出平湖的壮观,我们要永远记住他们,那些为文山州水利事业发展甘心付出一辈子的水利人!
(记者 段志丹)

德厚水库工程总体布置图(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