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交流】
△西畴县“九抓”确保如期脱贫摘帽该县紧盯2017年脱贫退出任务,聚焦“两不愁、三保障”脱贫目标,对贫困群众吃、穿、住、产、学、医等情况逐一进行自检自查,找准找实脱贫症结,抓实九条措施确保全县如期脱贫摘帽。一抓安全住房保障。整合项目资金全力解决244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安全住房问题,其中对无力建房户的609户,争取每户投入改造补助资金6万元实行保障兜底;对维修改造的268户,每户投入补助资金2.5万元;对进行原址新建的1151户,每户投入建设补助资金3万元。同时,实施入城安置70户、集中安置351户,确保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安全住房全覆盖。二抓收入保障。重点对目前收入达不到脱贫标准的883户低收入户实施产业再帮扶,每户投入帮扶资金1万元,采取发展产业、入股合作发展等方式实现可持续性增收。三抓安全饮水。采取新建小水窖、配套饮水管道等方式,重点解决好30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安全饮水及全县14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安全用水问题。全力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大湾、荒田等水库建设,实施鸡街河二期、盘龙河河道治理工程、三光片区石漠化高效节水工程,抓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解决好面上贫困群众安全饮用水问题。四抓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落实23个贫困行政村基础设施国开行贷款项目,全力抓好村内道路、医疗、饮水、公共文化活动场所、人居环境提升等基础设施建设,确保贫困行政村达到脱贫退出标准。五抓道路交通建设。争取建设文天高速公路、国道G219、西畴县城至兴街快速公路、兴街至那洒高速公路等重点交通项目,实施农村公路路面硬化976.77公里,力争实现农村公路路面硬化全覆盖。六抓能源建设。重点加快推进区域风能资源评估和鸡街河流域水能开发,规划建设大堡、马家塘电站。新建110千伏变电站2座,完成贫困村通10千伏以上动力电,全面完成城乡电网升级改造。七抓通信广电网络建设。重点抓好“无线城镇”、“数字西畴”建设,全面实施“宽带乡村”工程,加快推进“互联网+”建设,切实做好4G网络基站、互联网光缆进村等项目建设,实现网络宽带和广播电视城乡全覆盖。八抓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改造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88所,全力推进县一中三期项目及附属工程、教育园区及第一、第三幼儿园建设,全面消除中小学校D级危房。九抓基本医疗保障。抓实新农合、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配齐各乡(镇)急救转运车辆,建设标准化农村卫生室10个并配齐乡村医生和床位,全力保障和改善群众就医条件。(西畴县)
△丘北县“四抓四促”贫困村变美丽乡村一是抓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生产“方便”。坚持以改善出行、生产、饮水等条件为先导,全县农村公路路面硬化1002.51公里,实现所有建制村道路硬化;兴建各类水利工程22490件,新增有效灌溉面积4.1万亩,解决了9.7万人和6.87万头大牲畜的饮水安全问题;实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新增耕地1371.11亩;广播电视覆盖率达99%以上;电信4G网络信号实现乡镇全覆盖,移动4G信号覆盖全县所有行政村,电信光纤网络100%覆盖到行政村、学校和卫生室。二是抓特色产业培育,促进生活“富裕”。制定《丘北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发展补助实施方案》,明确补助对象、补助标准和补助方式,发展以烤烟、辣椒、万寿菊、中药材、蔬菜等为重点的种植业和以生猪、肉牛、山羊等为重点的养殖业,确保每个贫困村有1-2个产业发展项目,每户贫困户至少参与一个增收项目,共发放补助资金1537.34万元助推11个乡镇77个村6582户建档立卡户发展产业。去年全县种植辣椒48.61万亩、烤烟12.65万亩、万寿菊5.3万亩、蔬菜4.2万亩;推进生猪、肉羊、肉牛等畜牧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肉类总产量5.51万吨,畜牧业总产值8.68亿元;大力发展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增农业龙头企业4 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24家、家庭农场50户。三是抓教育扶贫扶智,促进精神“富有”。坚持扶贫与扶智相结合,对缺乏劳动技能和因学致贫的群众实施培训和资助,防止贫困代际传递。全面落实“两免一补”等教育惠民政策,制定实施《丘北县教育精准扶贫实施方案》,对就读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8729名建档立卡户寄宿生给予生活补助,补助标准为小学每生每年1000元、初中每生每年1250元。在4个贫困乡镇和37个贫困行政村稳步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按照每生每天4元的标准,为贫困村义务教育学生提供营养改善计划膳食补助。同时,每年县级财政拿出150万元,对建档立卡户子女就读幼儿园、高中、大学进行补助,形成全域覆盖、体系健全、渠道多样、保障有力的教育扶贫新局面,做到了“应免尽免、应助尽助、应贷尽贷、应补尽补”。四是抓人居环境提升,促进生态“优美”。把提升人居环境作为工作重点,坚持大生态与小环境同步推进整治。持续推进“森林丘北”、“美丽丘北”建设,完成人工造林6.34万亩、封山育林4.1万亩,森林生态公益林管护面积233.14万亩,义务植树103.67万株;建设核桃植基地2.5万亩、油茶基地5.5万亩、红豆杉基地2000亩,森林覆盖率达45.21%。全面启动以“五治三改一拆一增”和“七改三清”城乡环境整治行动,完成12个乡镇“一水两污”项目前期工作,累计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4460户,群众住房条件逐步改善。(丘北县)
△砚山县多管齐下助力扶贫户增收脱贫 一是巩固农业根基,发展特色种养殖。每年安排2000万元农业产业化发展资金,重点发展粮油、蔬菜、辣椒、烤烟、花卉、水果、食用菌、牛羊、生猪、家禽等10个区域性特色农业产业。通过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带动,推行“企业+合作社+贫困户”、 “市场+合作社+贫困户”、 “公司+基地+贫困户”等模式,扎实推进贫困村“一村一品、多村一品”产业培育。二是提升林业效益,促进生态和经济双赢。结合退耕还林、陡坡地生态治理、森林抚育、石漠化治理、木本油料基地建设等项目,积极引导贫困户种植经济林果,全县种植经济林果10万余亩,实现了水土保持、生态恢复、助农增收多重收益。2017年计划完成新植0.75万亩,带动552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三是壮大园区企业,实现贫困户就近就业。以砚山省级工业园区和承接产业转移加工区为载体,引进世界500强美泰玩具、富士康以及云南中恒等50余户知名企业入园发展,初步形成以电子、玩具、服装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发展,新增就业岗位5000余个,并在园区用工时优先考虑贫困户,有3350人建档立卡群众通过培训就近转移到园区就业。四是落实创业扶持,增强脱贫内生动力。依托云南技师学院砚山分院,搭建“校企合作”平台,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订单培养企业所需人才,实施劳动力就业培训68146人次,实现72774人次转移就业,其中建档立卡户14546人。树牢“扶智就是挖穷根”理念,县财政安排500万元教育扶贫专项资金,用于资助贫困户子女上学,确保不因贫失学,因学返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五是探索电子商务,扩宽农产品购销渠道。采取系列措施引导和扶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建成1个县级电商运营中心、11个乡(镇)、50个村电商服务站,选配县乡村电商业务员和代办员118名。在开展的初步运行下行产品活动中,种子、化肥、生活资料等产品下行30余万元, 让利农户3万余元。利用综合服务平台农村电商栏目发布粮油米面、中药花木、肉禽蛋类、瓜果蔬菜等六大类供求信息200余条,上报全国秋季农特产品信息88条。六是发展民族文化旅游,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依托交通条件和少数民族特色文化,规划建设万亩观光农业基地,打造黑鱼洞彝族文化旅游特色村。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示范村建设,综合分析各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民族文化底蕴、支撑产业等,合理定位发展方向,确定发展民族文化旅游生态村、特色小城镇、示范村建设项目18个,通过开展餐饮、果蔬采摘、观光体验等乡村旅游活动,扩大致富创收渠道,增加贫困户收益。(砚山县)
【简讯】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广南县分公司通过“双代”业务新系统,成功开具全州首张增值税普通发票(金额500元),至此,文山州启动推行“互联网+税务+邮政”纳税服务新模式,纳税人可到全年无休、网点众多的邮政网点代开增值税普通发票,提升纳税效率。(州国税局)
△我州三七种植基地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已发展至60家,拥有社员3000余户;石斛、重楼、万寿菊、黄精等其他中药材种植企业已发展到21家,专业合作社已发展至260家,种植户达7.9万余户。(州生物三七局)
△西畴县采取竞争性报价承包方式,引进具备养护资质的企业、个人参与农村公路养护,现已完成11 条(段)268.12公里的农村公路养护。(西畴县)
△砚山县在实现乡(镇、管理区、农场)“通畅率”、村(社)“硬化率”、自然村“通路率”3个100%的基础上,于今年全面启动自然村道路石硬化建设。工程计划投资19.97亿元、建设1997公里,其中今年底完成所有路基及300公里硬化,2019年底前全部完成硬化并投入使用。(砚山县)
△目前,文山市、丘北县、富宁县小水电代燃料项目区共有7661户群众享受补助,按每户100度内实际用电量为标准,文山市、丘北县每户每度电补助0.172元,富宁县每户每度电补助0.142元。(州水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