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交流】
△我州审计出台四个办法细化外聘中介机构管理 一是出台《文山州审计局安排社会中介机构参与项目审计管理办法(试行)》。明确社会中介机构参与项目审计的报批流程,规定对审计质量达不到要求或审计力量无法保证的,不得安排审计项目。对公共投资审计项目的安排,根据送审金额的大小,分别采取指定、抽签、竞标三种方式进行安排;对财务审计项目的安排,由业务部门商总审计师、综合法规科提出初步安排意见,经分管领导审核后报局长审批。二是出台《文山州审计局外聘中介机构参与审计项目复核督查办法》。成立由聘请的中介机构、全州审计系统具有相应资格的审计人员组成的复核督查专家库,进一步细化审计项目复核督查的内容范围,对复核督查发现存在质量问题的,扣减相应的审计费用,并严格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三是出台《文山州审计局支付外聘中介机构审计项目费用办法(试行)》。规定审计费用的支付,除按送审金额计算基本审计费用外,再按建安工程核减金额、财务审计查出违纪违规金额分档次计算绩效审计费。四是出台《文山州审计局关于社会中介机构参与项目审计资格审查办法》。明确参与项目审计的社会中介机构应具备的资质和条件、报名须提供的资料、资格审查报批程序等内容,并要求进行廉政承诺,严把资格审查入口关。(州审计局)
△文山电力全力确保春耕生产用电一是成立“电管家”服务队,做好农民春灌需求摸底,制定科学合理的春灌服务方案。二是加强对涉农重点线路、设备的巡视检查,并结合“普法六进”活动开展送安全、送技术、送服务活动,确保不因供电问题影响农民播种。三是开设春灌用电业护报装“绿色通道”,简化办电流程手续。2月份以来,累计成立春耕保电小分队6支,出动春耕保供电人员390人、车辆50台次,检查巡视农灌重点线路0.812万公里、检查维护春灌专用变压器5351台,消除安全隐患136起,解决了91600人和8150头大牲畜饮水和田地灌溉问题。(文山电力公司)
△我州“四个到位”在最佳节令集中移栽烤烟5月上旬,我州在“立夏”前的最佳节令高标准完成40.85万亩烤烟移栽任务,其中4月17日至23日集中移栽28.47万亩占69.7%,移栽集中度同比提高11.7个百分点,实现同一片区2至3天内栽完;小苗膜下烟移栽31.93万亩占78.2%,同比增加33.8个百分点,膜下烟推广比例突破历史最好水平。主要做法:一是提前统筹谋划宣传引导到位。立足抓早抓实,及早启动地块规划及规模化连片种植工作,提高膜下小苗推广比例,统筹调配大型机械及早启动备耕,全面组织烟用物资供应,及早开挖临时蓄水池蓄水,切实赢取最佳节令抗旱移栽工作主动权。二是严控规模栽足种实管控到位。围绕“三优先、六不准、两严控”的原则,进一步优化烟区、烟田、烟农;牢牢牵住合同管理“牛鼻子”,抓实严控规模管控措施,全面推行种烟地块“插牌”管理,突出抓好栽前清塘和栽后点株两个环节,严格把好合同签订“资格审核、面积核实、合同公示、工作纪律”四个关口,确保合同管控到位。三是严格技术要求措施落实到位。紧盯“最佳节令抗旱集中移栽”目标任务,以精细化生产为引领,突出抓实梯次育苗、适龄壮苗培育、理墒打塘、合理密植、平衡施肥、小苗膜下烟管理、“1+5”中心示范户及网格化管理等关键环节,高标准推进抗旱移栽,最佳节令移栽集中度、移栽规范质量、移栽成活率、膜下小苗推广比例实现历史新突破。四是强化纪律要求压实责任到位。严格执行逐级挂钩联系制度,严格“目标倒逼进度、时间倒逼效率、督查倒逼落实”工作目标管理,充分整合、调动和发挥利于烟叶生产的积极因素,强力推进全州烤烟最佳节令集中移栽工作。(州烟草专卖局)
△我州出台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拨款制度州财政、教育部门针对州内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较低的实际,联合出台《关于建立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拨款制度的实施意见》,极大改善普通高中办学条件和运转水平。规定:从2017年秋季学期起,建立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拨款制度,至2020年实现全州公办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拨款标准不低于1500元/生.年的目标,其中:2017年秋季学期的执行标准不得低于1200元/生.年,在此基础上各县(市)可依据财力情况自行研究拟定本地区公办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拨款标准。同时,为减轻各县(市)财政的资金压力,建立起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最低拨款标准分担机制,其中:州属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省级按照最低拨款标准1200元/生.年给予30%补助,其余部分由州级财政全额承担;县(市)所属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省级按照最低拨款标准1200元/生.年给予30%补助,其余部分由县(市)财政自行承担。(州财政局)
△砚山县抓好“产业、就业、生态、社会”四个扶贫为贫困户“造血”一是依托资源优势抓好产业扶贫。每年由县财政安排2000万元农业产业化发展资金,规模化、规范化发展辣椒、烤烟、蔬菜、经济林果、林下种养等特色产业,通过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推行“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等模式,扎实推进贫困村“一村一品、多村一品”产业培育。如:稼依镇引进龙头企业成立联兴蔬菜产销合作社、穗港松南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发展万亩外销蔬菜基地,通过土地流转使社员获得地租收入、群众到基地务工增加劳务收入、农户以地租入股参与二次分红,“多元分配”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社员收入由原来种植水稻的亩产值0.3万元增加到1.4至2.4万元。今年,该县引进鑫珵农业公司在者腊乡、稼依镇分别实施1000亩软籽石榴产业扶贫和100亩生态型蔬菜无土栽培产业脱贫项目,探索“扶贫再贷款+企业+建档立卡户”模式,每年可带动70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740万元。二是依托园区建设抓好就业扶贫。以砚山省级工业园区和承接产业转移加工区为载体,引进美泰玩具、富士康2家世界500强企业以及云南中恒等知名企业共50余户入园发展,初步形成以电子、玩具、服装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集群。树牢“扶智就是挖穷根”理念,县财政安排500万元教育扶贫专项资金,用于资助贫困户子女上学,确保不因贫失学、因学返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借力云南技师学院砚山分院搭建“校企合作”平台,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订单培养企业所需人才。目前,共有3350名建档立卡群众通过培训就近转移到园区就业。三是依托石漠化治理抓好生态扶贫。针对石漠化面积占国土面积23.1%的实际,结合省级陡坡地生态治理等项目的实施,走“以耕代抚、长短结合、以短养长”的发展路子。经争取获得安排省林业扶贫项目资金1.56亿元、州林业扶贫项目资金1500万元,有效落实“生态补偿脱贫一批”要求,并在国家和省级公益林区,以3000亩林地配备1名护林员的标准配齐护林员队伍,从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户贫困人口中聘用1081人为护林员,每年人均增加工资性收入9000元。四是依托各方力量抓好社会扶贫。加强与中国兵器装备集团、上海市静安区的沟通合作,2016年共争取2700万元实施产业、捐赠汽车扶贫等项目20个。开展宗教界和工商界倾力精准扶贫行动,11户民营企业参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各级挂包单位和挂包干部结合自身消费需求,引导群众发展“订单农业”,共有3个省级部门、6个州级部门、63个县级部门和11个乡(镇)、4户企业与2856户贫困户签订订单,挂包单位966名干部职工与742户结对贫困户订购农产品,订单总金额达3789万元。(砚山县)
△马关县推进无偿献血工作的四点做法 自2012年6月施行《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献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以来,该县共组织献血活动79次,参与人数达6224人(次),累计献血216.3万毫升,无偿献血工作成效显著。主要做法:一是健全组织机构,强化责任落实。成立县、乡两级无偿献血工作领导小组和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并将无偿献血及临床输血纳入责任目标管理,层层推动工作落实。二是营造舆论氛围,加强宣传发动。以《条例》《互助金管理办法》《无偿献血表彰奖励办法》为重点,借力“ 5·8世界红十字日” 、“6·14世界献血者日”等纪念宣传活动和无偿献血知识进校园、进社区、进村寨活动,把传统新闻媒体和新兴媒体均列为主渠道,大力开展无偿献血政策和科普知识宣传。在随机无偿献血的基础上,定期组织发动各级各部门干部职工积极参与献血,逐步实现了由流动献血向固定献血、随机献血向定期献血的转变。三是加大财政投入,强化能力建设。自2012年起,县级财政投入经费20余万元,保障无偿献血工作开展,加强县卫计局、红十字会等的无偿献血工作服务能力和血液监管能力建设,并积极组织志愿者参与无偿献血服务。四是加强血液管理,依法依规用血。严格按照国家卫计委出台临床用血各项规定,及时上报临床用血计划,实行临床用血储备,严格掌握临床用血适应症和输血指征,及时准备血量,杜绝“人情血”、“安慰血”的输用,规范临床用血,倡导成分输血,确保临床用血科学、合理、安全。(马关县)
【简讯】
△麻栗坡县委、县政府按属地管理原则,审定出台云南垦区首个农场改革发展实施方案——《关于深化天保农场改革发展实施方案》,力争通过改革,到2018年实现摘除贫困农场帽子,到2020年农场职工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5年翻一番。(州农垦局)
△今年,我州地税将把“银税互动”受众面从纳税信用A、D级和优质小微企业扩大至纳税信用A、B、D级和优质小微企业。(州地税局)
△砚山县出台《2017年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使用方案》,拟统筹14个部门的财政涉农资金72108万元,整合社会投资、融资、农户自筹等资金201931万元,实施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民生改善、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生态建设与能力保护等项目。(砚山县)
△文山市农业科技园区被省科技厅认定为2016年第二批云南省农业科技园区。该园区位于登高片区,占地面积166.7平方公里,建设年限为2016年——2025年,已引进46家企业进驻。(文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