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交流】
△富宁县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模式该县结合开展流动人口创新管理专题“擂台赛”,创新推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一防二查三管四化”模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水平得到提升。“一防”即强化打击防范,挤压流动人口违法犯罪空间。针对富宁县地处两国三省十县结合部的区位特点,采取措施遏制流动人口高发犯罪。一是加强流动人口信息研判。充分发挥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信息系统作用,综合运用警综平台信息优势,对流动人口进行身份核实比对、关联查询,深挖犯罪,抓获逃犯。二是集中开展清理整治行动。将日常治安检查与专项整治行动有机结合,滚动式、拉网式、地毯式定期或不定期对出租房屋、建筑工地、城乡结合部等流动人口聚集场所和部位进行集中清理整治,及时消除各种治安隐患。三是深入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在对流动人口进行登记排查管理中,注意倾听意见、掌握动态,全方位了解社情民意,把各种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向相关部门进行反馈。“二查”即查出租屋、查商业网点,实时掌控流动人口。由公安部门基层派出所加强摸底排查,进一步掌握辖区出租房屋和流动人口信息。一是组织警力,对辖区的出租房屋及流动人口,逐街、逐巷、逐户、逐人进行摸排,并与出租房主、用人单位签订治安责任保证书。二是加强商业网点用人管理,严密巡逻检查和身份核查工作,切实加强对公共场所和商业网点外来人员登记管理制度,落实用人单位特别是个体私营业主的流动人口管理责任。 “三管”即以房管人、以证管人、以人管人,管好流动人口。一是坚持以房管人,确保出租房屋不失控。按照“谁出租、谁负责”原则,将“公安主管”与“房主直管”有机结合,明确出租房主五项职责:及时到派出所申报登记、对承租人进行法律宣传、督促承租人申报办理居住证、协助民警开展入户清查、发现可疑情况随时报告。二是坚持以证管人,确保流动人口不失控。严格落实流动人口登记、办证制度。建立流动人口登记册,实行一人一卡,真正做到“人来登记,人走注销”。三是坚持以人管人,确保重点人员不失控。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加强流动人口中的重点人员管控。依据有无前科、现实表现、影响稳定等状况,按照一人一表要求重点管控。在重大活动、敏感时间段,社区民警每天对生活在本辖区高危人员开展见面谈话。 “四化”即服务化、双区化、网格化、精细化管理,创新服务机制。一是“服务化”管理机制,争创满意。以服务促满意,开展“社区民警亲民服务”活动,组织社区民警对出租房屋、中小旅馆、集贸市场及建筑行业和建材行业等用人单位开展流动人口便民服务,上门办理各类证件;以宣传促守法,组织社区民辅警到各用工企业、小区进行走访,通过板报展示、法律咨询、分发宣传资料、送法到工地等形式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有关流动人口管理的法律规定,使他们知法、守法,用法维护自身利益。二是“双区化”管理模式,力求实效。通过对外来人口的定位分析,划分出放心、可疑、重点3个管理层次,对3类风险等级不同的管理对象实际针对性管理手段,实行“警区+社区”的管理方法。放心管理针对有合法居住手续、职业相对固定、经济来源相对稳定、能够奉公守法的流动人口,实行在派出所指导监督下的社区管理。可疑管理针对靠打零工生活、经济来源不稳定、经常变换居住地址、单身居住或男女青年共同居住、思想起伏不定的可疑流动人口。重点管理针对无固定职业、经济收入反常、交往关系复杂、已被列为重点人口或被定为高风险人员的流动人口,对其重点关注,加强管理。三是“网格化”管理,做到全覆盖。实行“一个网格、一个片区民警、一个专管员”管理模式,对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实行滚动排查登记,真正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信息准、管理好、服务优”。为切实壮大流动人口管理队伍,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招聘16名流动人口专职协管员。四是“精细化”管理体系,支撑信息。精准采集外来流动人口信息,准确掌握流动人口底数、个体特征等情况,实行流动人口精细化管理。推行“五查五见”,“五查”即对辖区的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的暂住人员来源、人数、身份、房屋住址、身份证件等情况,进行全面排查登记;“五见”即社区民警、协管员、村居治保组织与房东、房屋租赁人员逐人见面。推行信息化管理,将每次排查登记的流动人口全部录入警综平台,社区民警每周对网上信息进行查询、比对,进行分类整合,同时所有数据通过警务信息综合应用平台共享,进一步实现了流动人口的网络化、精细化管理。目前该县登记在册流动人口3700人,录入警综信息平台3700条,其中已为申请符合办证条件的2267人办理居住证;与出租房主签订治安保证书4808份,房主提供可疑人员信息情况报告5条,查获赌博游戏机34台;为流动人员调解矛盾纠纷3起;发放宣传资料1500余份,通过微信平台宣传推送居住证办理200余条。富宁县流动人口流窜作案违法犯罪行为得到有效控制,今年1至6月,富宁县实现命案零发案,同比下降400%;城区街头“两抢”案件发案7起,同比下降70%。(州公安局)
△丘北县探索发展动物防疫合作社社会化服务新模式该县立足传统农业大县和畜牧生产大县的实际,积极探索动物防疫新模式和运行新机制,于2015年10月成立全省首家动物防疫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打破传统政府包办的动物防疫模式,并不断扶持发展动物防疫农民专业合作社,稳定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积极构建以动物防疫服务专业合作社为载体的兽医社会化服务新体系取得实效,现全县已成立以村级防疫员为主的5家动物防疫农民专业合作社,入社社员67人,入股股金80万元,服务覆盖全县5个乡镇、39个行政村、434个自然村的27929户养殖户,分别覆盖全县自然村、养殖户总数的34.3%、37.5%。主要做法:一是加大扶持,培植动物防疫服务市场主体。按照“政府搭台、市场唱戏”的原则,加大项目和金融投入,积极整合上级扶持合作社资金、中央基层动物防疫补助、县级财政预算防疫员补助、生猪调出大县生猪防疫补助等项目资金,用于支持和引导以动物防疫服务合作社为载体的兽医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动物防疫服务合作社加快发展。通过社会化运作,已创建动物防疫农民专业合作社的5个乡镇动物防疫工作社员,基层防疫员待遇得到了明显提高,其服务积极性和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大部分社员年收入超过2万元,有的超过3万元,并且部分合作社还为社员统一缴纳养老保险,有效稳定了基层动物防疫队伍,提高了动物防疫质量和密度。二是多元探索,拓展政府购买服务内容。在开展动物免疫、诊疗、阉割服务的基础上,指导开展兽药、饲料推广、家畜商业保险、品种改良等业务,并积极探索政府购买疫病监测、畜产品质量检测、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等公益性服务方式,推动兽医社会化服务市场主体多元化发展。目前,动物防疫、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等公益性服务已顺利开展政府购买服务试点。三是搭建平台,引导供需双方深入合作。为降低动物防疫服务合作社的运行成本,积极与乡镇沟通协调,无偿为合作社提供开展兽药、饲料推广等业务办公用房同时,指导完善合作社内部管理制度、分配机制等系列规章制度,引导兽医社会化服务供需双方充分交流,建立互信,推动双方深度合作。(丘北县)
【简讯】
△我州自2016年开展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工作以来,共统筹整合48.3亿元,其中2016年整合27.4亿元、已全部拨付;2017年拟整合20.9亿元,用于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民生改善、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等六大领域的667个项目。(州财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