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 近日,文山州出台《文山州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放管服”改革20条措施的意见》(文政发〔2017〕95号),直击当前文山州“放管服”改革的“堵点”“痛点”“难点”问题提出20条具体改革措施。20条措施坚持以李克强总理“五个为”为板块,以省的“放管服”改革10条措施为核心,以为企业和群众营造良好办事环境为主线,结合文山实际,从五个方面精准发力。将是文山州不断开创“放管服”改革新局面,系统提升改革成效,有效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和制度性交易成本的“干货”。
——简化审批登记,降低准入门槛。《意见》明确,在年内制定并发布州、县(市)、乡(镇)三级行政许可事项通用目录,除法定行政许可外,彻底清理取消以各种名目出现的变相行政许可,确保在8县(市)范围内,行政相对人办理同类同种许可事项,许可条件、提交材料、审批程序、办理时限等相对一致。同时,除涉及产业政策、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的事项外,凡是技术工艺成熟、通过市场机制和事中事后监管能够保证质量安全的产品,一律取消工业产品生产许可,最大限度为企业生产开便利之门。在工商登记上,大力推行“多证合一”,从10月1日起,整合涉及20个部门的32项涉企证照,逐步实现企业注册登记“一套材料”通办,企业办事“一照走天下”。在职业资格准入方面,公布州级职业资格清单,今后清单之外一律不得开展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工作,清单之内除准入类职业资格外,一律不得与创业就业相挂钩,坚决打掉就业创业“拦路虎”,提高职业资格“含金量”。
——公开收费清单,减轻各类负担。针对目前各类收费改革政策多,调整大的实际,为及时向社会公开相关情况,了解掌握相关政策,《意见》要求,年内公布财政部和省级编制的政府性基金、行政事业性收费、涉企收费、各类保证金清单,对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收费项目一律清理取缔,推动企业“降成本”取得更多实效。同时,出重拳、下猛药规范涉企中介服务,彻底取消不合法、不合理各类强制性中介服务事项,坚决摘掉中介机构的“红顶”,与行政审批部门彻底脱钩,通过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使中介机构更好更快发展。
——实施“五个一批”,提速投资审批。投资报建审批提速是20条措施的关键和重点。《意见》强调,大力压缩投资审批环节,实施“五个一批”项目提速,即对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行政许可事项,下放基层实施一批;“告知+承诺”先办后补材料或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简化手续一批;精简中间环节,实行最终审批部门直接受理一批;对工业企业“零用地”技术改造等项目审批改备案一批;对使用非政府性质资金的投资项目,由业主自行决定发包方式尽快开工一批。此外,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审批时限一律执行法定时限内压缩三分之一后的时限;对资料齐全、完整,符合规定的项目审批,一律5个工作日内办结,助力项目审批跑出“文山加速度”。
——理顺执法体制,打造营商环境。《意见》提出,加强州、县(市)两级行政执法队伍管理,减少执法层次,下移执法重心,探索推进跨部门、跨行业综合执法,从源头上解决“多龙治水、无人负责”的问题。在全州范围内实现“双随机一公开”事中事后监管全覆盖,坚决清除严重违法违规的市场主体,严厉惩处侵害群众切身利益的违法违规行为,努力当好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的“守门人”。同时,严格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及时排查化解项目建设中的矛盾纠纷,依法严厉打击妨碍企业正常经营、侵害企业正当权益等违法犯罪行为,积极营造稳定的投资建设环境,切实为项目建设保驾护航。
——编织“一网审批”,方便群众办事。《意见》要求,加快推进全州政务服务“一张网”建设,通过信息化大数据库简化、优化、标准化服务流程,畅通联接政府与群众的信息“高速路”,变“往上跑”为“网上跑”,让群众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选择合适的方式获取各项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实现“不见人”办事。深化“减证便民”专项行动成果,也是《意见》的一项重要改革举措,通过取消各类无用、奇葩、循环证明,跳出“鸡生蛋、蛋生鸡”的怪圈,不让群众“自证清白”。还要建立全州统一的“12310”“放管服”改革监督举报和投诉受理平台,只要拨打这个热线,老百姓就能够咨询“放管服”方面的问题。
(州委编办 苏航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