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山县抓政策落实促经济发展的典型经验将在全省范围内通报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发布时间:2016/12/22 来源:文山新闻网
【字体:

 

 

今年国务院第三次大督查,对砚山县抢抓政策机遇,制定配套措施,帮助企业减轻负担,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等的好做法、好经验给予了充分肯定。省政府督查室要求认真总结,并将在全省范围内通报砚山县——

抓政策落实促经济发展的典型经验

 

“根据国务院第三次大督查的反馈意见,发现我省砚山县在强化政策落实促进经济发展方面的典型经验做法如下:制定39条配套措施,大力培育特色产业,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安排4000万元产业发展资金,设立企业信贷引导资金1000万元,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大力减轻企业负担,企业用电成本降低40%左右,行政事业性收费降低26.8%。为进一步增强典型经验做法的可借鉴性,请对以上典型经验做法进行归纳展开并反馈省政府督查室,省政府督查室将在全省范围内进行通报。” 

2016年末之际,文山州人民政府接到了来自省人民政府督查室的特急文件。 

“今年1至10月,实现地方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25亿元,同比增长7.8%;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76.54亿元,同比增长16%;前三季度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7.04亿元,同比增长8%,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2.7个百分点……” 

这是最新的砚山县今年以来经济发展相关数据。 

2016年,世界经济仍然延续温和低速增长态势,国际经济环境依旧复杂多变,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经济仍存下行压力。虽然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但经济运行中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不断显现,下行压力仍然较大,新旧增长动力接替尚需时日。 

在这样的国际国内大环境下,作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砚山还能在经济发展中取得如此成绩,绝非偶然。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作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砚山经济发展基础薄弱,虽然全县49万各族群众吃苦耐劳,多年来通过勤劳的双手不断创造,生产生活条件较以前有了很大改善,可是与其他发达地区相比,砚山的发展依然滞后,人民生活仍不富裕。 

砚山广大干部群众不甘落后,他们渴望提速发展,期盼尽快改变贫穷落后面貌。只要有机会,只要有条件,只要能让发展加速,不管有多艰辛,在砚山人的眼里,都是激动人心的喜事。有此共识,多年来,砚山人在抓好生产的同时,一直努力打基础、创条件,为随时可能到来的机会做好万全准备。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近年来,《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体意见》等相关政策措施相继出台,再加上产业调整新思路、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等大好时机的到来,让砚山人欣喜不已。因为他们知道:这是期盼已久的机会,不能放过更不能错过。 

抓机遇、促发展,达到预期目标,不仅需要汗水,更需要智慧。实现各项稳增长措施落地见效,吃透政策是关键。为此,砚山县委、县政府举全县之力,认真吃透相关政策,扎实贯彻落实各级稳增长政策措施,出实招、强保障、促增长。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州稳增长开好局若干政策措施的基础上,仔细研究并紧密结合砚山实际,出台了“有效扩大投资、鼓励企业扩销促产、降低用电成本”等22个方面39条县级稳增长措施,今年来共兑现各类税费减免、产业扶持、企业奖励资金1.36亿元。贯彻落实《2016年云南电力市场化交易实施方案》,第一时间宣传动员,引导企业参与全省电力市场化交易,普阳煤化工公司、兴建水泥厂等用电大户用电成本降低40%左右;贯彻落实国家、省规定的取消、免征、降低、停征等行政事业性收费政策,支持和服务实体经济,激发市场活力,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全县行政事业性收费同比减收3620万元。设立县级“企业信贷引导资金”1000万元,自2015年以来,帮助企业调头贷款1.24亿元,及时缓解企业到期还款和续贷难题。对全县500万元以上的100个重点项目实行“四位一体”捆绑责任制,做到“一个项目、一位领导、一套班子、一套工作方案”;安排项目前期工作经费5000万元,盘活存量资金2.58亿元,申报获批浦发滇桂黔石漠化片区扶贫投资发展基金80.39亿元;出台重点项目临时用地保障审批实施办法,千方百计做好项目工作,确保重点项目“有人抓、有地建、有钱动”。 

作为欠发达地区,项目对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作用尤为明显。结合国家和省、州相关政策,砚山县不仅极为重视而且采取强有力措施,切实加大了项目工作力度。通过8次收集整理,全县“十三五”期间规划项目共收录项目529个,概算总投资1034.3亿元,其中:争取上级补助320.5亿元,自筹713.8亿元。争取上级补助只占了31%,比以往规划减少近一半,符合国家“通过有限的财政资金来撬动民间投资,促进投资内部结构逐渐趋向合理”的现行政策。2015年,砚山县谋划实施2016年500万元以上项目共239个。2016年通过2次征集项目储备,目前收集2017年500万元以上储备项目263个。采取“两推一挖”形式抓项目建设,着力推进续建和前期项目复工、开工,全力加快在建项目建设进度,同时挖掘计划外新增项目。截止2016年11月底,全县500万元以上储备项目增至352个,比年初计划增113个;1—11月预计完成投资95.32亿元,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90.7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5%。 

 

 

积极争取专项基金,解决项目建设基金短板。争取到1500万元国家水利专项建设基金,用于砚山县啊香水库建设。此外,还积极争取文山浦发滇桂黔石漠化片区扶贫投资发展基金。同时,努力拓宽投资范围,促进民间投资繁荣发展。今年,全县民间投资项目78个,涉及农业、工业、房地产等多个领域。1—11月预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19亿元,占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的33.3%,开工至今预计(累计)完成投资56.89亿元。强化招商引资,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至11月末,共收集全县相关部门拟采用PPP模式建设项目15个,计划总投资254458.22万元。目前,县政府已与北控水务、深圳水务及安徽国祯三家公司签订了县城“一水两污”合作框架,计划在城区污水管网改造、新建第二自来水厂、第二污水处理厂等项目上开展PPP合作。 

 

“有了天时地利,人的因素就是关键”

 

在全力抓项目带发展的同时,主动承接好东部产业转移也是砚山加快发展工作的重中之重。 

砚山自古就位于直通昆明的“特磨古道”和直通广西的“邕州古道”重要节点,素有“滇桂走廊”之称,是云南外接东盟、内联泛珠的主要通道。文山民用机场位于境内,距离县城5公里。云桂铁路和广昆、平文、蒙文砚高速公路、323国道横贯全境,形成2小时到富宁港、3小时到昆明、5小时到南宁的快速交通格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捷的交通条件,使砚山承接新一轮产业转移的优势日益凸显。 

有了天时地利,人的因素就是关键。 

“来砚山之前,我们也到过很多地方考察,最终选择落地砚山,最重要的就是当地政府的诚心、用心和专心打动了我们。政府打造了一个专业团队,为我们提供‘保姆式’服务,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有问题有困难,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政府的支持力度很大,厂房免去我们3年的租金,水、电等的费用也很优惠,园区基础设施也都很好,我们很安心也很放心把企业落地在这里。加上交通优势、劳动力资源优势等,砚山成了我们企业不二的选择。”在谈及为何要把企业搬到砚山时,云南中恒集团董事长何光炎如是说。中恒集团落户砚山后,积极支持配合当地政府做好招商、扶贫等工作,作为砚山县驻广州招商办主任的集团董事长何光炎,他通过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切身感受,成功引来了7户企业落户砚山。 

“我们去招商和政府招商部门去招商最大的区别,就是我们讲述的亲身经历和切身感受,会让对方企业更信任。我们讲了自己的亲身经历,政府部门再明确给予的优惠等,两方面配合做好工作,招商效果就会好很多,目前工业园区90%的厂房都已经被认领了。”说起砚山县实行的以商招商政策,何光炎给予了充分肯定并信心十足。 

为全力推进重点特色产业破冰转型,砚山县按照“兴三优二、一三联动”的产业调整思路,县级财政安排4000万元专项资金,以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为突破口,积极推进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新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 

要承接好东部产业转移,首先得把产业园区建设好。砚山县按照“企业集中、资本集中、产业集群、土地集约”原则,围绕打造“百亿电子产业园区”目标,累计投入资金10亿余元,建成13.9公里园区路网及给排水、电力、照明、绿化等附属工程,建成标准化厂房19.23万平方米,建成公共租赁住房1216套,并在园区建立了派出所、卫生室、人社服务站,满足企业职工安全、医疗、就业服务等需求。及时修订《砚山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试行)》,从投资、用地、税费、厂房建设经营、融资扶持、人才引进及用工、招商、企业落户经营支持、企业员工社保等九个方面出台具体的奖励、补助办法;将县民族职业高级中学整体迁入园区并引入云南技师学院联合办学,使办学规模达到60个班3000名学生,并与企业无缝对接培养所需人才,有效促进了产教融合;规划建设了县第三小学和县第二幼儿园,重点用于解决企业员工子女上学难问题;启动建设集商贸、物流、海关“两仓”等为一体的砚山现代化物流园区,以满足园区物流需求。适时组织精准招商,采取领导挂帅促招商、以商招商扩战果、驻点招商搭平台、以产聚商拓空间等方式,通过“全过程、专业化、高绩效”的保姆式服务,努力营造让广大企业家创业发展的良好商务环境。成功引进了香港美泰集团、台湾富士康集团、安徽海螺集团等36户规模以上企业入驻发展,电子、玩具、服装等轻工制造产业集群发展初具雏形,被认定为省级工业园区、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1至10月,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轻重工比重达58.84:41.16,东部转移产业起到了主要的支撑拉动作用。 

 

“投资软环境是砚山发展的硬实力”

 

改革发展,硬件设施当然必备,但软件方面,尤其是良好的投资环境和优质服务也至关重要。“投资软环境是砚山发展的硬实力”,这已成为全县上下的共识。 

“作为我州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重要园区,砚山县工业园区发展迅速,目前已有71户企业入园,解决了1.3万人的就业问题。为切实发挥人大代表作用,更好地服务园区发展,砚山县人大常委会着力创新代表工作方式,在工业园区建立人大代表联络活动站,加强与园区企业相关人员的沟通联系,积极帮助企业排忧解难,共同推动园区发展。”砚山县人大常委会代表联络办主任赵敏介绍说。 

 

 

目前,砚山县工业园区人大代表联络活动站配套设施已建成,是云南省首家在园区内搭建代表与企业“零距离”沟通的新平台。活动站建有办公综合服务区、政策法律知识讲堂、图书阅览区、网络区、健身休闲区等功能区域,配备了6名专兼职人员负责活动站日常工作,并建立健全了人大代表联络活动等有关制度,搭建起了县人大常委会联系园区代表,园区代表联系企业负责人、工人和园区其他人员的平台。借助联络活动站平台,动态收集和解决企业负责人、工人等的意见建议,实现意见收集、解决问题两个“直通车”,对促进园区快速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至今年11月,园区联络活动站共组织县域内的各级人大代表视察(包括召开全县工业经济发展情况分析研讨会)5次,开展各类讲座培训25期3000余人次,电子阅览1万余人次,图书阅览5000余人次,健身娱乐1万余人次,收集、转办代表建议69件。 

“砚山县按照中央‘放管服’改革工作的安排和部署,始终坚持‘依法、便民、廉洁、高效’原则,以‘企业申请开办的时间压缩了多少、项目审批提速了多少、群众办事方便了多少’为标准,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尤其是砚山县投资项目并联审批中心,通过创新开展工作和有效措施的推行,实现了‘小中心大服务、小措施大改革’,为全县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务服务环境。”砚山县政务服务管理局局长卢忠敏介绍说。 

为切实做好县内投资项目服务工作,砚山县于2013年5月在县政务服务中心设立了投资项目并联审批中心,设立发改、经济商务局、消防等4个接件窗口,配备相关办公设备,组织梳理入库投资审批事项92项,实现了与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的纵向贯通。为解决投资项目并联审批关键环节——建设项目选址中“互为前置”问题,坚持“简”字当头,创新办理方式,简化审批程序,优化审批流程。由投资项目并联审批中心统一组织多部门现场踏勘,变政府被动踏勘为主动踏勘,变业主到处找为部门协调办;依托“政务e网通”系统进行流程再造,变“业主跑腿”为“网络跑腿”,由业主到各部门用纸质盖章审批,转为网络电子表单、电子印章同步分发审批。 

通过创新开展工作,投资项目并联审批中心实现了投资项目选址审批“一窗”受理,并严格执行“先码后批”制度,实现一项一表一码管理,全县透明、规范、高效的投资项目审批纵横联动协同机制有效形成。为加快推动“一号一窗一网”提供了较好基础,同时有效解决了部门间“互为前置”的问题,减少了业主向相关部门申请项目选址次数,降低了业主办事成本。部门“互为前置”、推诿扯皮、办理耗时长的难题得到有效解决,同时杜绝了“吃、拿、卡、要”现象的发生。 

“以前采用纸质审批方式时,部门‘互为前置’,很多部门都以必须其他部门先审批自己最后审批为由,让业主跑断腿、磨破嘴,还是难以办下来。通过采取有效措施推行并联审批以来,砚山县建设项目选址审批由原来的30至45个工作日甚至半年时间缩减至5个工作日,项目选址提速率达80%。”卢忠敏说。 

无论是工业园区人大代表联络活动站,或是投资项目并联审批中心,这都只是砚山在抓“投资软环境这个砚山发展硬实力”工作的一个小缩影。在艰巨的改革发展任务面前,砚山各级干部始终扎扎实实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该县整合力量成立工作督导组,切实抓好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州、县党委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的跟踪问效。同时,抓住被列为省、州开展不胜任现职干部召回管理工作试点的机遇,出台召回管理办法和实施方案,向惰政宣战、对惰政问责。截止目前,共召回3批67名不胜任现职干部。此外,还制定稳增长督查激励机制和问责办法,对经济发展指标、重点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实行倒逼管理,按月、按季开展目标任务完成情况问效问责和专项纪律检查。全县上下围绕目标,不找借口、不讲条件、不打折扣,把精力集中到稳增长上,做到工作一项一项推进,项目一个一个落地。 

今天砚山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全县各级干部和各族群众的汗水和智慧满溢其中。 

深冬的砚山,晴空万里,到处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不是春天却胜似春天。苍鹰划过苍穹留下的余影是那样的坚毅、决然、自信,让人震撼,目光难收。犹如今天振翅腾飞的砚山,让人侧目,让人激昂。 

(记者 曾稆) 

 

 


相关链接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主办:文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投稿邮箱地址:zwxx@ynws.gov.cn 文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版权所有。ICP备案号:滇ICP备05000302号。政府网站标识码:532600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