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州多措并举营造民族团结示范创建良好氛围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发布时间:2017/06/21 来源:
【字体:

本站讯(朱 伟报道)为营造推进民族团结示范创建工作良好氛围与环境,文山州积极创新方式,以法制宣传教育、综治维稳、人民调解等工作为依托,夯实创建工作的法制保障基础。  

一是突出重点,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深入学习宣传宪法,进一步增强各族群众的宪法意识和国家观念;学习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珍惜和维护民族团结;学习宣传与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民法、刑法、诉讼法、治安管理处罚法以及土地、矿产、林业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教育引导各族群众依法办事,自觉守法。并采取以案释法、聘请少数民族宣传员讲法、法制文艺演出等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方式,提升宣传工作的实效性,增强宣传效果。 

二是找准焦点,扎实推进综治维稳工作。把焦点对准敏感单位和特别人群以及不稳定因素易发多发区域,深入开展“送法进教堂寺庙、进村寨、进学校”等活动,利用各种节庆日和赶集日人员集中的节点,开展法制培训、讲座和法律咨询,并依托农村流动电影放映和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等平台,录制编辑贴近农村生产生活的宣传教育片,寓教于乐,潜移默化。健全治保、巡防各套组织,加强对重点区域和边远村寨的治安防控整治和隐患排查,构建村村联防、户户联防机制,革除酗酒、赌博等不良陋习,铲除邪教滋生的土壤,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创造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 

三是破解难点,创新人民调解工作机制。加强人民调解工作队伍建设,把思想政治素质好、有一定文化法律基础、群众拥护和信赖、办事公道正派的人员推选进入各级人民调解组织,特别注重发挥民族上层人士和有威望族老的作用,充分依靠群众自身力量,化解各种人民内部矛盾和民间纠纷,把各种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并积极创新调解工作机制,在法律许可前提下,针对一些通过提交法院和有关部门做出刚性处置,会导致当事人留下积怨,加深矛盾的交通事故、轻微伤害等事件,发挥人民调解柔和、亲和、缓和的特点,提前介入,耐心教育,促使双方当事人真正达成谅解,自愿履行协议,消除了日后可能产生的不稳定因素。 


相关链接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主办:文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投稿邮箱地址:zwxx@ynws.gov.cn 文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版权所有。ICP备案号:滇ICP备05000302号。政府网站标识码:532600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