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好“先手棋”念好“三字经”深化“放管服”改革创造宽松便利营商环境——文山州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工作综述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发布时间:2017/12/21 来源:
【字体:

 

文山州推进职能转变工作  

 

 

(第10期)  

文山州人民政府推进职能转变协调小组办公室                                           2017126  

 

下好“先手棋”念好“三字经”  

深化放管服改革创造宽松便利营商环境  

——文山州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工作综述

 

 

近年来,州委、州人民政府直面改革痛点,坚持把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先手棋”和“当头炮”,严格落实改革各项要求,动真碰硬,先行先试,持续发力,通过改革有效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根据近期开展的一项“放管服”改革问卷调查数据显示,162名企业和群众代表对全市营商环境总体基本满意,93%的人认为部门办事效率大大提高或有所提高;86%的人认为现办事成本大大降低或有所降低;84%的人对我州推进“放管服”改革表示满意或比较满意。在我州推进“放管服”改革进程中,企业评价越来越好,群众的获得感越来越强。  

 

“简”字当头,多措并举,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精简行政审批,让权力“瘦身”。2013年以来,州本级共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367项,行政审批事项精简率达78.6%,提前完成了本届政府行政审批精简1/3的目标。全面取消了非行政许可事项。近3年来,州级共承接上级下放的审批事项153项,州级下放行政审批事项130余项,目前,州级拟保留行政许可事项345项。针对基层承接难问题,出台了《文山州行政许可项目目录管理办法》,规定州级下放审批事项做到“下放前沟通、实施中指导、承接后能办”。改革推进过程中,着力加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全链条式”推进,注重“放”与“管”的协调,实现“接”与“服”的同步,对取消下放的审批事项,要求主管部门结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把工作重心从事前审批转移到事中事后监管上来,避免“自由落体”,国务院分三批取消的中央指定地方实施的行政审批事项、省政府取消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全部落实到位,根据承接权限2017年州级累计办理5553件,各县(市)累计办理41934件;对承接的审批事项,要求部门第一时间与上级沟通,及时编制公开行政许可事项办事指南业和务手册,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压缩审批时限,开启投资审批“快车道”。取消调整一批州级投资审批类项目(40项)。实施网上“三级”联动审批和在线监管,基本实现了“一个平台受理,一条网络审批,一个窗口接件”。2017110月,全州共受理投资项目1742项,完成并联审批事项2375件,投资概算2014亿元,办结率97%。在大力压缩审批时限,减少审批环节方面推出新举措,助推项目落地。对要件具备、符合要求的项目,35天即可完成审批核准。  

——积极推行“多证合一”,开通注册登记“直通车”。截至10月底,全州共办理、换发“一照一码”营业执照22062户,换照率83.56%;共办理、换发“两证整合”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67225户,换照率43.15%;清理收费,减轻群众负担。  

——清理各类收费,减轻群众负担。贯彻落实上级出台的取消、暂停征收、降低标准等清理规范收费政策,公布上级编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目录,规范收费行为,切实减轻企业和群众生产生活负担。2015年至2017年,执行上级出台各项收费基金清理规范政策累计落实项目274个(其中:中央204个、云南省70个),截止201710月底,全州累计降费12780万元。  

 

“管”字为主,精准发力,优化提升营商环境  

——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制定公布“一单两库、一细则”,2017年,全州开展双随机抽检各类市场主体529批次8700余户,发现和查处违法线索和行为1343件次。抽查结果已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云南)向社会进行了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建立互联网+监管机制,建成了行政监察网络,强化网络监管。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云南)向社会公示了市场主体注册登记、备案等信息14万余条,企业自行公示即时信息16494条,行政处罚案件信息644件。通过云南省市场主体信用信息数据交换协同平台归集全州产生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抽查检查信息共计4800余条。  

——强化守信激励和联合惩戒工作力度。印发了《文山州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实施方案》,为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信用信息公开和共享,依法依规运用信用激励和约束手段,构建政府、社会共同参与的跨地区、跨部门、跨领域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奠定了制度基础。  

——加强督查力度,促进改革落细落实。形成“年度考核+专项督查+重点抽查+日常监管”督查工作机制,政府牵头年度考核、重点督查,部门联合开展各类专项督查、抽查,撰写督查报告,供领导决定参考。今年10月,州政府领导挂帅督查,坚持问题导向,直击改革堵点痛点,督促整改落实,给力“放管服”改革。  

 

“服”字创新,提质增效,持续释放改革红利  

——加强硬件建设,夯实政务服务基础。州、县(市)级建成了1.9余万平米的政务服务大厅,104个乡镇为民服务中心,969个村(社区)为民服务站。积极实施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战略,逐步实现政务服务大厅建设标准化、智慧化,一网覆盖率达68%。推行一窗一号一网服务。如期完成了政务服务事项录入核查工作,共录入行政职权(6类)67348项、内部审批事项591项、公共服务事项1339项,共计近750万个要素。  

——打破信息孤岛,逐步实现信息共享。构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贯通的州、县(市)、乡(镇)、村四级州农事E网通,实现了事在村办,钱在村领,证在村拿,着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障碍。2017110月,全州共受理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431.53万件,办结率99.83%。其中,州本级58.33万件,办结率99.96%  

——优化线上办理,实现办事不见人对网上办事大厅、微信公众号、移动APP、自助服务终端等功能进行完善提升,完成自助终端查询,实现了五化(身份识别自动化、服务设置项目化、内部流转系统化、服务监督一体化、受理服务多样化)目标,推出了网上申请、在线服务、快递送达,减少群众跑腿,真正体现办事不见人  

——清理中介事项,规范中介超市平稳运行。开展2轮中介服务事项清理,公布了中介服务事项清单106项,规范中介服务及收费行为。全州48家中介机构以实体或网络入驻中介服务超市。20171—11月,全州中介机构公开选取项目489个,中选服务金额4343万元,节资额1359万元,节资率22%,将红顶中介拒之门外。  

——畅通投诉渠道,接受社会监督。开通了“12310”机构编制和放管服改革监督举报和投诉受理平台。同时,不定期召开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代表座谈会,制定调查问卷,让企业和群众评说放管服改革成效,听取群众意见,汲取群众智慧,激发群众关心关注放管服改革,促进工作开展。  

——“减证便民”专项行动初见成效。印发了《文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减证便民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开展摸底调查,清理出证明材料4737134种,待省的证明清单公布后,比对取消一批,清除证明围墙  

——创新宣传方式,大力营造舆论氛围。在文山政务网开设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专栏,发布放管服改革各类文件信息99条(其中,信息类65条,一些信息被新华网、云南网、省委编办采用,2016年我州信息工作被省委编办通报表扬),及时将审改工作动态、审批事项目录等向社会公开。制定《文山州推进放管服改革专题宣传方案》,确定8月为放管服改革宣传月,以新闻发布会、媒体见面会等形式向社会宣传,州电视台、文山日报等新闻媒体共报道放管服改革10余期,形成了政府主导,媒体为主,部门负责,社会参与、各界关注的放管服宣传格局,营造了强大的舆论宣传氛围。  

 

 

 

 

审核张海静   采编:徐玉梅  

 


相关链接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主办:文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投稿邮箱地址:zwxx@ynws.gov.cn 文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版权所有。ICP备案号:滇ICP备05000302号。政府网站标识码:532600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