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州着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纪实
近3年来,州级累计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367项,精简率达78.6%,各县(市)累计取消行政审批事项2129项,提前完成了本届政府行政审批精简1/3的目标。全州各级政府权力的“瘦身”,为市场主体“健体”打开了方便之门。截至目前,全州共有各类市场主体146234户,其中:企业20374户、个体工商户121332户、农民专业合作社4528户,同比分别增长20.88%、9.87%、11.80%……这些数字表明,我州行政权力不断精简,项目审批不断提速,审批效率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行简政之道
2015年9月,我州完成了州、县(市)、乡(镇)三级权责清单梳理公布工作,其中,州级行政职权5920项、责任事项46240项。除此之外,梳理或编制了行政许可事项清单、内部审批事项清单、公共服务事项清单、中介服务事项清单、随机抽查事项清单、证明材料清单、立等可取事项清单、区域负面清单等8张清单,全面取消非行政许可,进一步扎牢“权力笼子”。2016年,积极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认真完成了州、县(市)、乡(镇)三级办事指南(简版)置换工作。2017年3月,又组织编制了州、县(市)两级行政许可事项业务手册、办事指南(完整版),绘制业务流程图,优化办事流程,规范行政裁量权,审批标准化建设为广大企业和群众办事提供了便利,也让行政机关整合资源提速审批激发了“灵感。
针对企业投资建设项目选址审批时限长、落地难等问题,文山、砚山、富宁等县(市)积极推行投资建设项目并联审批“三个统一”,稳妥开展项目选址审批“一车办”,变被动为主动,建设项目选址审批由原来的30至45个工作日甚至半年时间,缩减至5个工作日,项目选址提速率达80%以上。
全州各县(市)及相关部门在依托云南省投资在线监管平台实施在线并联基础上,大胆探索与尝试投资审批项目选址审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如严格执行“先码后批”制度,投资项目选址审批“一窗”受理,实现“一项一表一码”管理,有效解决部门间“互为前置”的问题,减少了业主向相关部门申请项目选址次数,减轻业主办事成本,部门“互为前置”、推诿扯皮、办事时耗冗长、“吃、拿、卡、要”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一些县(市)建立了审批事项授权办理等4项制度及《投资项目并联审批中心提速增效方案》,明确了各审批部门和管理服务部门的职责,要求做到一次踏勘、效能监察、免费代办、全程跟踪;成立投资项目代办协调管理办公室,对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项目开展无偿代办服务,为项目落地创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
日前,砚山县竹炭纤维集成装饰材料建设项目顺利落地,项目负责人周朝清深有感触地说:“项目的顺利落地,得益于有关部门优化审批流程,提高了审批效率。”
革烦苛之弊
“自从国家实施减税优惠政策以来,我这小店每年可以少交1万多元的税款。”在文山市经营一家小型宾馆的杨莉拿到了国家的减税“红包”。
我州全面贯彻落实上级出台的取消、暂停征收、降低标准等清理规范收费政策,公布上级编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目录,规范收费行为,在明晰各类事项范围的同时,不向企业“伸手拿钱”,真正把国家的“减税降费”政策落到实处,确保各项收费清单在执行中全覆盖、不走样,切实减轻企业和群众生产生活负担。近3年来,严格执行上级出台各项收费基金清理规范政策累计落实项目274个,全州累计降费1.3亿元,企业和群众从中获得实惠。
全面推行“先照后证”“多证合一”、注册资本实缴制以及工商登记年检报告制度等改革,进一步优化商事登记程序,切实履行“双告知”工作职责,推动部门间企业登记信息共享应用,注册登记快速增长。截至目前,全州新登记企业3961户,总量达到14.7万户,比上年增长21.9%;累计办理、换发“一照一码”营业执照3.5万户,换照率达84.7%。最大限度地取消准入限制,降低准入门槛,为市场主体解绊松绑,极大地促进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发了市场活力。
开便利之门
为有效解决人民群众在申请办理证照中往返次数多、花费大、领证周期长等问题,一些县(市)、部门推出了“网上申请、在线服务、快递送达”等服务。砚山县开展证照免费寄送便民服务,在县政务中心设置EMS窗口,所有在县政务中心审批办结出具的证照及批文,全部免费寄送至群众和企业,真正实现了“一次审批,送证上门”,获得广大群众真心点赞;马关县的刘立师在政务服务大厅登记注册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市场与质检窗口工作人员耐心细致地向其一次性告知登记注册事宜,仅3个工作日他就领取了专业合作社营业执照。
为使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真正接地气,我州不断强化乡镇便民服务改革,注重服务最基层群众。构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贯通的州、县(市)、乡(镇)、村(社区)四级“政务e网通”,实现了“事在村办、钱在村领、证在村拿”,着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