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文山州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报告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发布时间:2018/02/26 来源:文山州统计局
【字体: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基本力量,是优化产业结构、带动县域经济发展、扩大有效需求、解决就业的主要渠道。2017年,州委、州政府深入推进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相关要求,贯彻落实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着力优化发展环境,加大扶持力度,破解发展难题,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全州非公有制经济依旧是推动全州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一、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基本情况  

(一)规模持续壮大。2017年实现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415.7亿元,同比增长10.2%,总量规模比上年增加37.4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8.4亿元,同比增长6.1%;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70.3亿元,增长12.2%;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97亿元,增长9.4%。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相比,第一产业高0.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高0.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低0.9个百分点。  

(二)拉动作用明显。2017年非公有制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51.4%,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达52.3%,拉动经济增长5.2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非公经济增加值占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29.7%,与上年持平,拉动经济增长0.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非公经济增加值占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58.4%,与上年持平,拉动经济增长2.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非公经济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55.6%,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拉动经济增长2.2个百分点。  

(三)企业队伍不断壮大。民营企业快速发展,企业不断壮大,从工商部门资料显示看,至2017年末,全州民营经济户数达14.44万户,同比增长11.3%,占工商注册登记经济户数14.72万户的98.1%,其中:私营企业17689户、个体户122100户、农合户数4567户。全州民营经济注册资金总计1079.42亿元,同比增长29.3%。全州民营企业从业人员达35.89万人,同比增长13.2%。全州民营企业实现税收收入21亿元,同比增长12%  

(四)各县(市)非公经济发展总体平稳。从总量来看,文山市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117.1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51.2%,比重同比上升0.4个百分点;砚山县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68.4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56.3%,比重同比上升0.1个百分点;西畴县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14.5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8.6%,比重与上年持平;麻栗坡县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30.3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51.4%,比重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马关县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43.8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50.6%,比重同比上升0.3个百分点;丘北县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38.3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49.3%,比重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广南县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53.9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49.3%,比重同比上升0.1个百分点;富宁县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45.9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53.1%,比重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  

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从总体上看,全州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步入增速换挡、经济结构调整、政策落实三期叠加。当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如下:  

(一)非公有制经济稳中趋缓。2017年非公有制经济增长10.2%,仅比上年提升0.1个百分点。  

(二)非公有制企业效益下滑。支撑全州非公有制经济增长的主要是第二产业,受市场、资金、成本等因素的制约,工业企业效益下滑、亏损面大、停产减产现象突出,部分企业生产经营举步艰难,很大一部分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非公有制经济要实现较高增速比较困难。  

(三)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我州民营企业资源依赖性强,同质、同类企业多,规模偏小,大多数处于产业链低端,产品附加值低,产业关联度弱,产品趋同现象突出,普遍存在创新能力弱、转型升级难度大,发展后劲严重不足等问题。  

(四)发展要素保障不够。融资难、用地难、用工难等问题突出。营商环境有待提升,在服务上门好进、脸好看、事不办现象仍然存在,重监管、重检查、轻服务的问题依然突出。  

三、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建议  

(一)促进非公有制经济转型升级。面对近年来内外环境剧变,我州出现用工荒、资源要素瓶颈进一步凸显等新问题、新矛盾。对此,应对之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不以地区生产总值为单一的维度,而是以多维的结构、效益、质量来考量。着手解决许多结构性问题:产业层次提升和产业组织创新;通过机器换人,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产业技术创新。在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的同时,关注新经济、新技术、新商业模式,加快发展信息、环保、健康、旅游、金融、高端装备等产业,以增量优化带动存量调整。  

(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各级政府和部门要鼓励民营企业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引导民营企业完善企业内部管理机制,进行制度创新、机制创新和管理创新,加强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管理,不断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素质。要着力推动有条件的民营企业进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造,实现产权结构股份化,企业决策民主化,企业管理人才专业化,员工管理人性化,企业经营规范化,不断提高民营企业治理水平。  

(三)进一步优化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良好的政策和体制环境是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加强政策扶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资金引导和政策扶持力度,对于非公有制经济的薄弱环节、关键领域和重点行业,要在财政、税收、信贷、审批、土地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支持其健康快速发展。  

(四)全面建立人才支撑。一是建立民营企业人才帮扶机制。继续建立和推行民营企业人才帮扶制度,选派熟悉企业经营管理、具有一定专业技能和营销管理知识的机关干部到企业挂职。二是加大培训力度。建立民营企业人才培养、引进激励机制,积极支持民营企业人才培养,有计划的对企业负责人、管理人员等进行培训,全面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三是对民营经济给予人才和技术支持。依托三七、矿业、辣椒等特色优势产业,引进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鼓励大专院校科研机构与民营企业联合,解决民营企业发展的技术问题。四是创新培养模式。推行订单式培养,探索校企合作机制,为企业培养所需技术人才。  

(五)支持鼓励对外开放。以开放激活为手段,推动民营经济走出去。要支持鼓励民营企业走出去,充分发挥边境优势和国家级口岸的有利条件,积极引导和组织民营企业参加商业和非商业性对外贸易促进活动,利用各种多双边政府经贸合作机制,为民营企业对外投资走出去合作创造更好的条件。

(文山州统计局  李星宇)  

 


相关链接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主办:文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投稿邮箱地址:zwxx@ynws.gov.cn 文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版权所有。ICP备案号:滇ICP备05000302号。政府网站标识码:532600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