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文山州社会经济发展报告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发布时间:2018/02/26 来源:文山州统计局
【字体:

2017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增长任务,文山州委、州政府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保持昂扬的斗志,发扬钉钉子精神,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始终把加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努力克服经济持续下行压力,撸起袖子加油干,推动全州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圆满完成全年经济目标任务。  

一、经济发展亮点纷呈  

(一)经济基础不断夯实。全州地区生产总值突破800亿元,达到809.1亿元,同比增长10%增速与上年持平,高于全国3.1个百分点,高于全省0.5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163.03亿元,同比增长6%,高于上年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291.67亿元,同比增长11.9%;其中,全部工业增加值182.21亿元,同比增长13.4%,高于上年2.6个百分点;建筑业增加值110.19亿元,同比增长8.9%。第三产业354.4亿元,同比增长10.3%,高于上年0.2个点。三次产业比重由上年的21.1:35.8:43.1调整为20.2:36.0:43.8。非公经济增加值415.79亿元,同比增长10.2%,高于上年0.1个百分点。  

(二)农业经济健康发展。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粮食总产量连年增长,2017年收获163.6万吨,同比增长1.7%,高于上年0.3个百分点。畜牧业等传统优势产业巩固发展,蔬菜、万寿菊、蚕桑、淡水渔业、食用菌等新产业初具规模,稳步发展,实现农业总产值278.05亿元,同比增长6%,高于上年0.2个百分点。农业增加值165亿元,同比增长6%,高于上年0.2个百分点。预计,大牲畜存栏180万头,同比增长2.7%;肉类总产量56万吨,同比增长5.6%;其中,猪肉产量44.21万吨,同比增长6.9%    

(三)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经济发展带动城乡居民增收,文山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995元,同比增长8.6%,比全国高0.3个百分点,比全省高0.3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第三位;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184元,同比增长9.3%,比全国高0.7个百分点,与全省增幅持平,增幅居全省第九位,城乡居民收入实现平稳较快增长。  

就业基础面不断扩大。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19万人,比上年增加0.0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44%,比上年回落0.03个百分点。  

物价涨幅为近年最低。2017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1.1%,涨幅较上年的1.6%回落了0.5个百分点。食品价格上涨0.1%。非食品价格上涨1.4%,涨幅比上年扩大0.5个百分点,其中,消费品价格上涨0.2%,服务类价格上涨3.1%  

(四)工业经济高开稳走得益于政策措施发力,集合效应显现,工业经济表现亮眼。规模以上工业增速以一季度增长14.9%开局,到四季度增长14.5%收尾,呈现高开稳走态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57.99亿元,同比增长14.5%  

受国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农副食品加工业价格小幅上涨和翘尾因素影响,2017年文山州工业生产者价格大幅上涨,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累计上涨10.7%,涨幅高于全省5.5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二位;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IPI)累计上涨3.9%,涨幅低于全省2.3个百分点,在全省16州市中居第九位。PPI大幅上涨,企业生产逐渐回暖,PPI涨幅高于IPI涨幅,企业利润空间呈上升趋势。    

分县(市)看:规模以上工业增速高于全州平均水平的有西畴县、马关县、广南县、富宁县,低于全州平均水平的有文山市、砚山县、麻栗坡县、丘北县。  

(五)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下同)规模稳步提升。全州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58.07亿元,同比增长20.8%,高于上年4.8个百分点。其中:项目投资659.51亿元,同比增长27.5%,高于上年12.4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338.48亿元,同比增长77.7%;建筑业产值73.8亿元,同比增长23.1%。商品房待售面积同比下降11.5个百分点。  

按三次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659.51亿元,同比增长27.5%,低于上年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88.95亿元,同比增长6.2%,高于上年37.8个百分点,其中非电工业投资82.49亿元,同比增长16.6%,高于上年37.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633.91亿元,同比增长26.2%,低于上年3.3个百分点。    

分县(市)看: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于全州平均水平的有西畴县、麻栗坡县、马关县、丘北县、广南县,低于全州平均水平的有文山市、砚山县、富宁县。    

(六)消费品市场平稳运行。全州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63.4亿元,同比增长12.3%,居全省第七位,高于上年0.8个百分点;14季度增速分别为:12.1%12.2%12.2%12.3%,延续了平稳发展趋势。  

从销售单位所在地看,乡村市场增速快于城镇。城镇完成252.15亿元,同比增长11.3%;乡村完成111.25亿元,同比增长14.4%,高于城镇3.1个百分点。  

从消费形态看,餐饮收入增速快于商品零售。商品零售完成283.58亿元,同比增长12.1%;餐饮收入完成79.81亿元,同比增长14.4%,高于商品零售0.6个百分点。  

从商品类值看,大宗商品回暖,引领市场企稳。石油及制品类、汽车类、粮油食品类是我州零售额规模最大的商品分类,占全州限上法人零售额总量比重的八成。今年以来,随着小排量汽车购置税政策效应影响逐步减弱,汽车市场趋于稳定,全年实现汽车类零售额20.6亿元,增长4.9%;今年石油价格较去年整体有所上涨,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43.7亿元,增长10.9%;粮油食品类零售额16.8亿元,增长19.6%。汽车、石油及制品、粮油食品三类大宗商品消费总体表现稳定,是全州消费市场稳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分县(市)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高于全州平均水平的有砚山县、丘北县,低于全州平均水平的有文山市、西畴县、麻栗坡县、马关县、广南县、富宁县。    

(七)财政收支基本稳定。全州财政总收入完成102.76亿元,同比增长2.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6.88亿元,同比增长4.0%,排全省第11位;其中,税收收入39.15亿元,同比增长4.0%。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21.57亿元,同比增长18.1%,排全省第2位。  

(八)金融机构存贷款稳定增长。全州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为1117.23亿元,同比增长7.7%。其中,住户存款余额为595.34亿元,同比增长15.1%。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747.3亿元,同比增长16.7%。其中住户贷款余额为416.71亿元,同比增长23.1%  

(九)旅游业蓬勃发展。全州旅游总人数2225.27万人次,同比增长43.2%,高于上年7.2个百分点;旅游总收入243.01亿元,同比增长60.3%,高于上年3.7个百分点。  

(十)招商引资工作有序推进。全州引进内资项目376个,实际到位资金417.04亿元,同比增长18%,高于上年1.7个百分点。其中,引进省外项目212个,实际到位资金226.07亿元,同比增长17.7%  

二、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隐忧  

(一)工业经济保持增长压力较大  

一是受市场变化等多重因素影响,亏损企业较多。截止12月底,部分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对全州工业经济稳增长影响较大。截止12月底,全州规模以上停产半停产企业24户,占总体规模以上企业的13.5%,影响产值7.69亿元。  

二是工业活力有待增强。截至12月底,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户,仅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5.1%  

三是部分行业支撑不力,工业转型升级存在困难。以高原特色农业为依托的农副食品加工业同比下降1.8%;食品制造业同比下降3.2%;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同比下降9.8%;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同比下降1.7%;专业设备制造业同比下降12.6%  

(二)固定资产投资发展后劲不足  

一是施工项目支撑疲软。2017年施工项目(不含房地产,下同)1810个,同比增长1.3%,低于上年39.2个百分点。本年新开工项目1159个,同比下降13.4%。计划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个数仅占总数的16.4%,计划总投资十亿元以上项目个数仅占总数的1.3%,落地大项目占比太小。  

二是投资结构不平衡。民间投资204.56亿元,同比增长1.7%,低于上年10.5个百分点;产业投资150.29亿元,同比下降1.0%;能源投资9.64亿元,同比下降41.1%  

三是房地产发展存在不确定性。房地产开发投资98.56亿元,同比下降10.5%,比上年回落30.5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面积低于上年14.1个百分点。  

(三)消费市场活力有待提高  

一是市场缺乏新的增长热点。当前,影响我州消费品市场增长的主要商品仍然是汽车和石油,这两类商品零售额占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四成以上。而与旅游休闲、文化健康等新兴产业有关的商品零售额占比不到5%。目前,我周新的消费热点尚未形成规模和起到引领作用,商品消费结构有待进一步改善。  

二是限额以上零售额占比低。全州限额以上(含产业个体)企业数量虽然共有269户,但除了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大石油公司外,其余企业普遍经营规模小,发展后劲不足,很难发挥助推消费增长的作用。其中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企业和产业个体仅有57户,占比仅为21.2%;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50.5亿元,仅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41.4%。支撑零售总额的主体是限额以下企业和个体经济,占比高达58.6%,消费品市场发展后劲乏力,缺乏一批大规模、高层次、有品牌的龙头企业,限上单位带动能力弱是制约全州消费品市场发展的关键所在。  

三是消费品市场活力不足。一是文山经济社会整体发展水平相对滞后,人口流动性小,消费市场扩张困难。二是缺少独具特色的优质项目,不足以吸引外地人员来我州进行消费,品牌效应亟需提升。三是文山消费品工业、服务业较为薄弱,电子商务发展较慢,导致每年有大量购买力外流。四是沃尔玛、大尔多超市、麦当劳、一心堂等连锁企业抢占市场份额,文山州本土企业受到严重冲击。  

三、对策建议  

从当前形势看,我们将继续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各种困难矛盾交织,稳增长压力依然存在。各级各部门要齐心协力,多措并举,确保2018年实现开门红  

(一)履行部门职能,落实利好政策。各级各部门应坚持把稳增长、促发展作为当前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严格履行部门职责,认真贯彻落实省、州各项稳增长、促发展的利好政策。在惠民生、调结构、扩内需上下功夫。提高针对性,采取更加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迎难而上、奋力拼搏,为促进经济平稳发展提供保障。  

(二)关注工业经济,调整产业结构  

一是加强工业预警监测,扶持企业发展。以各项优惠政策为契机,着重关注重点行业和企业,加大对重点企业的扶持力度。  

二是培育工业新增力量,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积极推进项目立项、建设、投产工作,培育新的工业经济发展增长点。  

三是调整产业结构,加快转型升级。坚定不移的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培育六大产业为重点,不断调整优化工业结构,推动工业经济平稳发展。  

(三)发挥投资作用,引导转型升级  

一是借力国企混改,激发民间投资活力。贯彻落实好各项鼓励和促进民间投资各项政策措施,进一步拓宽民间投资渠道,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提升民间投资比重,进一步发挥民间投资在增强投资增长中的作用。  

二是把握培育六大产业发展契机,着力推进产业投资,有针对性的培育一批特色、集群产业,为文山州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三是狠抓重大项目,发挥项目拉动作用。加强项目储备,全力推进项目前期工作,及时研究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加强后期保障,充分利用资金撬动作用,努力扩大亿元、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比例。  

四是从我州实际和发达城市发展经验看,在未来保持适当的投资规模和增速对于我州经济发展是十分必要的。但与此同时,应高度关注投资驱动经济增长模式的弊端,切实采取措施,强化工业,拉动消费增长,提高投资效益,改进投资结构,以促进我州经济的转型升级和稳定持续发展。  

(四)稳定市场预期,活跃消费市场  

一是提升服务,积极培育新型消费热点。加大对迅猛发展的信息消费、绿色消费、文化消费等消费的推广力度,提高服务水平;主动适应居民生活质量改善需求,大力拓展休闲度假游、养生游、乡村游、购物游、文化游等旅游消费领域;适应居民收入水平提高,特别是中高收入群体对消费质量要求不断提升的趋势,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实用,更为舒适美观、更有品味格调的品牌商品消费。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提高消费层次,推动消费品市场健康持续发展。  

二是培育重点企业,扩大市场规模。一要继续做大、做强现有限额以上单位,加大对重点商贸企业的培育,充分发挥现有限额以上企业(个体)的龙头作用,给予适当的优惠政策,引导其规模发展,鼓励企业摆脱地域概念,通过引进、联合、兼并、发展特许经营等方式,引导商贸企业向大型化、集团化方向发展,形成新的规模零售额增长点,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增强企业的生命力,为我州限额以上企业销售额的持续增长提供保障;二要积极引进信誉好、实力强的知名企业和品牌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提升消费品位。  

三是坚持法人在地原则。在招商引资和企业落地中,要坚持法人在地原则,即引进的外地企业,要在文山州境内注册为法人企业,尽量做到引进一户,就要在本地注册落地一户,以便今后纳入四上企业进行统计,从而客观、全面地反映本地区和行业经济发展情况,不断壮大基数,夯实发展潜力,拓展发展空间。  

(五)加强部门协作,强化依法统计。加强部门之间的协作沟通,增强基础数据相匹配、信息相交流对称,强化依法统计,保证基础数据来源不虚不假、不重不漏、真实可靠。

(文山州统计局  张静)


相关链接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主办:文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投稿邮箱地址:zwxx@ynws.gov.cn 文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版权所有。ICP备案号:滇ICP备05000302号。政府网站标识码:532600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