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是一个边疆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建州60年来,在文山州历届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州各级各部门立足地区经济增长主要依赖投资拉动的特征,始终把主要精力放在投资建设上,并通过重大项目的示范作用来带动全州经济增长。60年间,全州的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的态势。投资规模迅速扩大,城乡面貌显著改观,民生事业全面进步,房地产开发蓬勃发展,工业生产能力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踏步前进,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投资对文山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建州60年来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及特点
(一)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发展
1958年建州的当年,全州固定资产投资仅完成825万元,到建州60年前的2017年,全州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58.1亿元,比建州时增长了9187.7倍(期间2012年还经历了投资项目从计划投资5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起报的调整),年平均增长17.7%(因2012年投资口径调整,年均增速计算也作了相应调整)。60年间,全州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565.52亿元。1958年,全州人均固定资产投资仅有5.7元,2017年全州人均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0539.8元,60年来增长了3602.5倍,年均增长14.9%。60年来,伴随着一批批项目的建成,我州固定资产投资呈现快速发展态势,投资规模逐年增加,增幅一直保持着两位数以上的高位运行,有力地促进了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二)投资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断提高
投资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因此投资规模的适度扩大对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具有很强的拉动作用,这种作用是通过扩大生产能力以增强对地区生产总值的推动力和由于扩大投资所引起的需求增加对地区生产总值的拉动力来实现的。特别是我州作为经济发展欠发达地区,在生产不很发达、消费能力较弱、出口占比不大的情况下,更是需要靠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建州60年来,我州投资一直保持在高位运行,投资已成为我州支撑经济增长,抵御经济危机影响的主要动力,拉动作用十分明显。
建州60年间,全州固定资产年平均增长17.7%,增幅比同期全州GDP增速高6.7个百分点。投资完成额占GDP的比重由1958年的4.9%逐年提高至2017年的93.7%,同时,依托投资建设项目发展起来的地方建筑业,其建筑业增加值在GDP构成中从1958年的1.9%提高到2017年的13.6%,投资已成为拉动文山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
(三)投资结构不断优化
建州60年来,全州一产业在发展中力度加大、二产业投资进一步优化、三产业投资在建设中得到调整,三次产业结构协调性增强。全州用于第一产业的投资从1958年的83万元增加至2017年的35.2亿元,增长4240.6倍,年均增长15.2%;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由1958年的10.1%调整到2017年的4.7%。全州用于第二产业的投资从1958年的440万元增加至2017年的89亿元,增长2020.7倍,年均增长13.8%;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由1958年的53.3%调整至2017年的11.7%。用于第三产业的投资由1958年的302万元增加至2017年的633.9亿元,增长20989.4倍,年均增长18.4%;占全州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由1958年的36.6%提高到2017年的83.6%。三次产业调整不断朝着有利于经济快速发展和进一步改善民生的方向转变,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
(四)地方民族工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建州60年间,我州依托锌、锰、锡、锑、煤、铝土、三七、辣椒、烤烟、甘蔗等地方资源优势,投资建成了一大批支撑地方经济发展的骨干工业企业,其中云南文山氧化铝厂年产80万吨氧化铝、麻栗坡县天雄锰业有限公司80000吨/年电解金属锰、马关云铜锌业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精锌、60吨铟冶炼技改、文山州普阳煤业有限公司二期三期技改等项目的建成,有力的促进了我州重工业的快速发展;而云南富宁永鑫糖业有限公司的日处理6000吨甘蔗糖厂建设、丘北云泰食品辣椒系列产品生产线、云南白药集团文山七花有限责任公司三七加工、富宁金泰得制药有限公司的三七制药、以及美泰玩具、金鼎制衣等一大批重点工业企业建设项目的落地生根,更是使我州轻工业生产取得了质的飞跃。
建州60年来,我州非电工业投资从1958年的440万元,发展到2017年的82.5亿元,增长1873.9倍,年均增长13.6%。工业投资项目取得的重大进展,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有力地促进了文山地方民族工业的持续发展。
(五)交通运输项目建设取得辉煌成就
交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动脉,交通兴则百业兴,“要想富,先修路”更是地处偏僻边疆的文山各族人民多年来的心声。曾几何时,交通是制约文山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建州60年来,自治州的交通事业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特别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通县油路、通畅工程、通达工程、国道主干线改造、文山普者黑机场建设、衡昆高速公路文山过境线、珠江第一港富宁港、玉溪至富宁输油管道建设、云桂铁路复线等一大批交通物流重点项目相继开工或建成投产,先后改写了文山州内无二级公路、无高速公路、无机场、无港口、无高铁等历史。2016年底通车的云桂铁路复线,使我州直接跨入高铁时代,从丘北、广南、富宁3县到无论是省城昆明,还是到南宁广州等沿海发达城市,都是朝发夕至的事,大大缩短了出行时间和成本;而2017年11月份建成通车的蒙文砚高速,也使州府文山正式接入高速通道。目前,州内在建的文山—麻栗坡、文山—马关、广南—那洒3条高速公路项目进展顺利,规划中的州内3条轨道交通项目率先在丘北举行了开工仪式,泛亚铁路已纳入国家铁总规划盘子,红河州泸西县到我州富宁县的高速公路年内有望开工......。
建州以来,自治州不断加强交通运输项目建设,全州公路通车里程突破16000公里,自治州交通运输业固定资产投资由建州之初1958年的38万元增加到2017年的163.3亿元,增长42962.8倍,年均增长19.8%。州内集一二级公路、高速公路、水运、航空、管道运输于一体的综合交通体系已基本形成。
(六)能源建设打破瓶颈制约,水电煤气确保全州居民生产生活
建州之初,全州大部分地区能源奇缺,包括各县县城所在地都不能保证最基本的照明用电,蜡烛都是奢侈品,煤油灯成了广大居民家庭的生活必需品,有限的能源供应必需优先保证工业生产、机要通信、公务办公等。建州60年来,经过文山几代人的努力,在自治州的主要河流盘龙河、南利河、清水江、西洋江、普厅河、那么果河等流域上,东方红各梯级电站、西洋电站、马鹿塘电站、富宁谷拉电站、猴瓟岩电站、南令电站等一座座电站鳞次栉比,一座座铁塔、电杆不断把光明和温暖送进千家万户。近年来,风力发电也落户文山,以丘北舍得、腻脚片区和砚山黑巴草场片区为主要基地,赶马路风电场、大龙山风电场、黑巴风力发电场、古城风电场等风力发电,又为我州能源建设添砖加瓦;而光伏发电、垃圾焚烧发电、甘蔗渣焚烧发电等在我州虽然规模还不算大,但也算是自治州能源建设的有益补充。另外,普阳煤业有限公司经过改造升级,煤炭生产能力达到二百万吨级,为全州生产生活用煤提供充分保障。
当前,通过星罗棋布的变电站建设、反复多次的农网改造及升级、县城电网改造,加之部分新建的有条件的小区铺设天然气入户管道等措施,全州广大农村基本实现了村村通电,全州以电代柴工作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应,全州城乡生产生活用电得到有力保障,昔日制约自治州经济社会发展的能源瓶颈已被化解,部分富余电力还被并网转供东部发达地区甚至出口创汇。
(七)房地产开发蓬勃发展,投资规模不断扩大
建州之初,由于政治体制和经济基础所限,谈不上什么房地产开发。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全州零星出现单位建房和建盖办公楼现象,从2000年左右开始,全州房地产开发逐步兴起,继而蓬勃发展起来,到2017年,全州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98.6亿元,比2000年时增长36.9倍,年均增长23.8%;全州房屋施工面积达到1011.4万平方米,比2000年时增长200.3倍,年均增长36.6%;房屋竣工面积168.8万平方米,比2000年增长45.8倍,年均增长25.4%。特别是近5年来,文山州房地产开发投资一直保持在高位运行状态。2013全州房地产开发投资从30亿元级别提升到60亿元级别,当年完成投资额63.6亿元,比上年增长89.6%;2014年一举突破百亿元达到113.6亿元,猛增78.8%;其后2015年有所调整,投资额回落到91.7亿元,下跌19.3%;2016年又再次突破百亿达到110.1亿元,增速20%;2017年又再次回调到98.6亿元,下降10.5%。虽有所起落,但从总体来看,全州房地产开发投资规模基本保持在了百亿元左右的高位水平。伴随着全州房地产投资呈现持续快速发展的态势,建成了一批有影响、有品味、有价值、有档次的优质楼盘,如银都佳园、金色水车、华宇时代、中天世纪等,为自治州人民提供了更优美的居住环境。
(八)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加大,城乡载体功能显著提升
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依托,建州60年来,文山州不断加大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的投资力度,基础设施投资成为投资增长中的最亮点。2017年,全州水、电、气、交通、邮政、电信、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等基础设施类项目共完成投资338.5亿元,比1958年增长31931.5倍,年均增长19.2%,占同期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44.7%。
水利建设方面,文山的幕底河水库、丘北的红旗水库、砚山的听湖水库、马关的马鞍山水库、富宁的清华洞水库、麻栗坡的马鹿塘水库、广南的那榔水库等,无不强有力的保障着各县市人畜饮水、农业灌溉需求。特别是文山幕底河水库的建成,极大地保障了州府文山城区的饮水安全,在2008—2010年的3年大旱期间,文山城区基本没出现过用水供应特别紧的情况。而全州第一大水库—德厚水库,目前正有条不紊地顺利推进。信息化建设方面,2016年全州广播覆盖率达96.39%,电视覆盖率达97.67%,邮电通信业务总量5.2亿元,全州手机用户数295万户。目前基本实现实现乡乡通宽带、村村通电话、城镇4G网络全覆盖。“数字文山”建设有新成效,在2017年的“双11”,100个国家级贫困县电商网络交易平台的销售数据统计排名中,我州文山市排名第二,网络扶贫初显成效。
(九)城镇化建设明显改善,城镇化水平逐渐提高
60年来,自治州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带动战略,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着力抓好城市公共设施建设,加快推动旧城区改造升级,改善人居环境,城镇规划体系日益完善,扩容提质和产业整合步伐显著加快,全州城镇化水平跨上了新的台阶。
2016年,全州城镇化率达到39%,城镇人口141.1万人,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48平方米。全州109个乡(镇及街道办)中,建制镇(含街道办)达到45个,形成了以文山县城为中心,文砚平半小时经济圈为纽带,其它县城为骨干,建制镇为基础的城镇体系。同时随着全州城市投资与建设力度的加大,城镇居民的生活环境和质量明显提高。通过实施城市绿化、亮化、美化、净化工程,基本解决了城市环境“脏乱差”的现象;各县市都分别实施了自来水厂的改扩建工程,城镇供水能力大大增强;而各县市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的建成,也使城镇人居环境得到极大的改善;城市绿化方面,以文山七花广场、麻栗坡大王岩广场、广南铜鼓广场、富宁富州广场、马关安平广场、丘北椒莲广场、砚山墨山公园广场、西畴北回广场等为代表的一批城市绿地广场成为各县城市建设新亮点;城镇居民住房方面:常规的房地产开发项目,近年来每年投资总量基本保持在百亿元左右,满足中高档小区及商住需求。8县市老城改造及棚户区改造全面推进,加之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异地搬迁等政策措施的实施,2016年我州其他房地产(保障房、危房改造等)开发投资一度达到136.3亿元,2017年也达到了67.4亿元,全州住房全面保障能力大大增强;产业带动方面:通过建设文山三七工业园区、马塘工业园区、砚山工业园区、马关达号工业园区、丘北工业园区及光伏产业工业园区等,极大地带动了地方城市综合体开发,加快了全州城镇化进程;通过不断加大投资力度,我州风景名胜资源得到有效利用,目前,全州拥有文山老君山、砚山浴仙湖、麻栗坡老山、富宁驮娘江、广南八宝等省级风景名胜区,1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普者黑景区,另普者黑湿地公园晋级为国家湿地公园,老山景区被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随着全州城镇承载能力进一步提高,城市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自治州的城镇化水平正大踏步前进。
(十)民生领域和社会事业项目投资力度加大,惠民工程成效显著
建州60年来,文山州历届党委政府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认真解决人民群众上学、就医、住房、饮水、行路等方面的困难,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建设幸福文山。
2017年,全州教育、卫生和社会保障、文化体育娱乐、居民和其他服务、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等直接与民生相关的投入达到116.1亿元,比1958年增长10186.9倍,年均增长年均增长16.9%。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全州民生及社会事业领域内的投资力度也在不断加大,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受益于城市棚户区改造、保障性安置房、公租房等一批民生、社会事业项目的投产。城乡饮水安全工程、美丽乡村建设、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等一大批民生工程和生态环境重大项目稳步推进;新建扩建州内中小学,如文山市一中高中部、文山实验小学北校区、文山市第一初级中学北校区、文山思源中学、文山学院多次扩建、麻栗坡一中和民中合并、云南师范大学丘北分校、丘北县职业高级中学等,大大缓解了文山学子上学难的问题。目前,全州中心完小以上学校基本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加快发展学前教育、现代职业教育;州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三甲”医院,县市综合医院建设全面推进,完成乡镇卫生院改造,实现95%的行政村有合格卫生室。实现乡乡有文化站、村村有农家书屋、村村通广播电视;相继建成了文山州民族体育馆、文山市盘龙体育馆、砚山民族大剧院、富宁天成体育馆、广南县体育公园等一大批文体设施,为全州举办民族传统节日活动、扩大群众体育基础、加强全民健身活动等创造了良好条件。近年来文山州的气排球运动开展的如火如荼,参与人群比例在全省名列前茅。
回顾过去60年,在自治州历届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各级各部门几代人的共同努力,通过凝结着无数人心血汗水的一个个项目、一笔笔投资,绘就了自治州美好的今天;展望未来,全州各族人民必将以勤奋、务实、忠诚、担当的新时代精神,创造自治州投资建设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