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文山州文化产业发展报告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发布时间:2018/03/30 来源:文山州统计局
【字体:

2016年,文山州全面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新理念,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切实推动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全州文化产业呈现比重逐年上升、规模不断扩大、文化产业增加值较快增长的良好态势。同时也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一、2016年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一)文化产业增加值呈较快增长态势

2016年文化产业增加值105966.56万元,比2015年增长25.5%。其中:2016年三大行业增加值为:文化制造业增加值14555.88万元,同比增长1.04倍;文化批零业增加值17234.12万元,同比增长6.7%;文化服务业增加值74176.56万元,同比增长21.3%2016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州GDP的比重1.44%,比上年上升0.18个百分点。在构成文化产业增加值的三大行业中,文化制造业增加值成倍增长,文化产业正逐步成为我州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二)文化产业区域发展差距较大

2016年,文山市文化产业增加值为44979.84万元,同比增长32.3%;砚山县文化产业增加值29376.61万元,同比增长35.6%;西畴县文化产业增加值1246.8万元,同比增长7.7%;麻栗坡县文化产业增加值540.07万元,同比增长1.03%;马关县文化产业增加值1569.74万元,同比增长19.5%;丘北县文化产业增加值11986.52万元,同比增长9.9%;广南县文化产业增加值6489.31万元,同比增长15.4%;富宁县文化产业增加值9777.68万元,同比增长6.0%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八县(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速,区域分布差距较大,发展不平衡。上亿元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只有文山市、砚山县和丘北县; 5000万元的文化产业增加值有富宁县和广南县;马关县、西畴县、麻栗坡县文化产业增加值在2000万元以下。

(三)三大行业文化产业增加值构成、比重趋势

从文化产业增加值三大行业构成来看,2016年文化制造业增加值14555.88万元,比2015年增加7435.64万元,增长104.4%2016年文化批零业增加值17234.12万元,比2015年增加1076.93万元,增长6.7%2016年文化服务业增加值74176.56万元,比2015年增加13029.13万元,增长21.3%

2016年文化制造业增加值14555.88万元,占总增加值的13.7%,比2015年上升5.7个百分点;文化批零业增加值17234.12万元,占总增加值的16.3%,比2015年下降2.7个百分点;文化服务业增加值74176.56万元,占总增加值的70%,比2015年下降3个百分点。

 

(四)联网直报法人单位数量增长较快

2016年文山州文化产业法人单位数量增长较快,联网直报文化产业法人单位22家,比2015年增加8家。其中文化制造业6家,文化批零业7家,文化服务业9家。分区域看,联网直报文化企业主要集中在文山市共12家,其中,新增4家;其次是砚山县6家,其中,新增4家;丘北县2家;广南县2家。

 

二、助推2016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较快增长的举措

(一)明确重点,狠抓改革创新求突破。从文化产业发展全局着眼,编制发布了《文山州十三五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和《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石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明确了世界三七之乡?中国宝石之都战略定位,提出了一园两带五产业的发展布局,积极构建金、木、土、石、布五位一体的民族民间工艺品产业体系,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通过深化改革,为文山州民族文化强州建设及文化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体制机制环境。广播电视实现制播分离,培育了文山映象传媒有限公司,文山报社印刷厂成功改制,组建了桥城印务公司,文山日报广告业务成功分离组建了文山大众传媒有限公司,这些公司的组建使事业单位经营性成分实现市场化经营,使市场经营更为规范,文化产业比重得到有效增加。

(二)围绕市场,培育经营主体提产能。州委、州政府始终把加快文化市场主体培育作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启动骨干文化企业和联网直报企业培育计划,加强扶持,助推小微文化企业发展,通过培育和引导文化企业。到2016年,规模以上联网直报文化企业增加到22户,比上一年增加8户。为加快推动文化企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还重点扶持了文山创意产业园管理有限公司、文山钰幅戎民族刺绣有限公司、广南县跃升民族银饰工艺有限公司等一批重点文化企业,为此,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三)突出品牌,做活推广营销增产值以普者黑为背景的电影《谋杀似水年华》、轻喜剧电影《童话先生》拍摄完成相继上映,特别是电视连续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赢得较高收视率,带动了普者黑景区旅游业发展,游客人数成倍增长,成功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实现融合发展,2016年仅丘北县就实现文化旅游产业收入近20亿元,广南县实现收入近15亿元。

相继成功举办了创意文山20162017两次文化产业博览会。2016首届文博会吸引了来自越南、缅甸和北京、上海、甘肃、贵州等国内外文化企业和协会到会参展,有效促进了文化产业交流合作。创意文山2017文博会在丘北举办,对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进行了有益探索,收到了很好效果。两次文博会,直接销售收入近3000万元,共签订各类合作协议34项,合同价值3亿元以上。随着交流的不断扩大,文山州文化产品贸易日渐活跃。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文山州文化品牌优势凸显,并有效带动了产业发展。电影《狼兵吼》实现院线等各项收入近千万元,《坡芽歌书》各类商演实现收入1000余万元。

(四)抓好项目,促进文化产业扩容增效。积极发展新闻出版发行业、影视音像业、印刷包装业、工艺美术品业、游览娱乐业、歌舞演艺业、民族民间工艺品业、珠宝首饰业、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业、会展服务业、文化信息传输业等重点文化产业。深入实施项目带动战略,规划建设了丘北奇艺木雕根艺生产基地建设项目、砚山县江那镇窑上土陶技艺提升项目等20个特色产业项目及文山创意产业园、西畴兴街千之刺绣产业园等园区,抓好云南博雅民族布艺产品研发销售中心、广南县跃升民族银饰厂建设等一批重点产业项目。通过项目带动,文山州文化产业特色明显,重点突出,优势凸现。通过新产业培植,2016年,各类民族工艺品批发零售收入13亿元以上。其中,仅珠宝产业实现销售6亿元以上,珠宝产业正在成为文山文化产业新的增长点。

三、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文化产业增加值虽增长较快,但占GDP比重仍偏低

2016年,文山州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1.44%,虽然比2015年上升了0.18个百分点,但占比仍处于全省倒数第二位,与全国水平相比,低2.7个百分点,与全省水平相比,低1.64个百分点。到2020文化产业增加值占比提升到4%以上的目标,任重道远。

(二)从文化产业增加值和联网直报单位数看,县、市发展不平衡

2016年,全州联网直报文化企业22家,占全省(628家)的比重仅为3.5%文化产业单位大多为中小企业,22家联网直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没有上亿元的企业。文化产业增加值主要集中在文山市和砚山县,分别占总增加值的42.4%27.7%。西畴县、麻栗坡县、马关县、富宁县的新华书店归并到文山新华书店有限公司统计后,联网直报单位数为零,没有联网直报文化产业企业。

(三)文化产业企业规模小,科技含量较低、潜力弱

我州文化产业运营主体缺乏,尤其是有较大影响力和生产能力的企业或企业集团奇缺,文化资源转化成文化资本的手段和形式单一,丰富的文化资源尚未形成有实力的文化产业支柱。全州文化产业的发展仅限于一些传统的文化产业,而科技含量高的现代传媒、动漫游戏、数字视听、演艺娱乐等新兴文化产业发展滞后,需要进一步加强观念转变,加大新兴服务业的发展力度,培养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品牌企业和品牌产品。

四、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建议

(一)加强政策引导,培育市场主体

认真贯彻落实《文山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进一步分解任务,按照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巩固传统、壮大特色的发展原则,搞好文化产业规划,研究制定好《文山州促进布艺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文山州促进珠宝首饰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文山州促进新兴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分行业的产业发展意见,依托文山三七”“中国祖母绿”“坡芽歌书等文化开发的帝贝儿绿奢坡芽大酒店坡芽茶油坡芽贡米坡芽山泉等系列冠名商标,引导、培育小微文化企业提质增效,鼓励有条件的文化产业个体工商户注册文化企业,推动文化产业向集中化集群化发展,带动文化产业产品升级发展。

(二)着力打造本土品牌,实现文化产品价值

着力向外推出中国祖母绿、砚山玛瑙、马关石榴石、文山清香木、文山民族刺绣等我州文化产业新品牌、新品种和新产品。组织企业参加中国(深圳)国际文博会、上海世博国际珠宝展、国际珠宝展、云南省民族服饰展、海峡两岸工艺品展、昆明泛亚石博会等各类展会,促进文化产业交流合作,使之达到搭建平台、彰显特色、展示成果、合作交流、助推发展的目标,促使文化产业增加值较快增长。

(三)以传统特色文化为引领,提升旅游与文化品质

以丘北普者黑的田园风光和广南坝美世外桃源多姿多彩的壮家风情为引领,带动砚山浴仙湖、富宁驮娘江等周围旅游景区的发展,打造麻栗坡老山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文化发展,借旅游资源提升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带动文化产品的销售,从而使文化产品主营业务收入增加。通过文山民族文化的旅游开发,丰富文山州旅游产品,推进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向更高层面深度融合。

(四)注重人才培养,培育民族文化产业示范村

文化产业是一个知识、创造和技术含量相当高的产业,文山文化产业的发展,势必要培养大批行政管理、旅游规划和经营人才等,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只有坚持人才战略,才能真正开发出文山民族文化产业旅游精品。结合村寨特色引导培育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文化产业示范村,打造壮、苗、彝等民族村镇,以民族风味食品街、民族戏剧、影视、舞蹈、音乐、根艺、奇石、书画、壮族版画、银饰、民族服饰、民间工艺品等,创作、加工、制作、展示、销售和舞台美术创作、铜鼓研究等集观光游览、运动休闲、艺术创作及科普为一体的文化产业基地建设,以示范典型引领全州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相关链接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主办:文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投稿邮箱地址:zwxx@ynws.gov.cn 文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版权所有。ICP备案号:滇ICP备05000302号。政府网站标识码:532600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