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计划草案报告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发布时间:2012/02/08 来源:
【字体:

州十三届人大一次

会议文件(二)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2年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报告(书面)

——2012年1月11日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文山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各位代表:

受州人民政府委托,现将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州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查,并请州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宝贵意见。

一、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1年,是第十二届州人民政府任期的第六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一年来,州人民政府在省委、省政府和州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州人大、州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中央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和云南省建设“两强一堡”的重大战略机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特大干旱灾害等不利影响,大力实施农业立州、工业强州、城镇富州、开放活州、科教兴州、和谐稳州“六大战略”,加快“1个城市群、3条经济带、4大基地、7个经济增长点”以及面向泛珠三角和东盟开放的新高地建设,较好地完成了州十二届人大七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顺利实现了“十二五”开门红。

(一)综合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着力打牢发展基础,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深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全力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2011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预计401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2.8%,比上年增长14.2%,是2005年的2.1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预计90亿元,占年计划的112.5%,比上年增长7.5%,比2005年增长44.5%;第二产业增加值预计151亿元,占年计划的100.7%,比上年增长20%,是2005年的1.88倍;第三产业增加值预计160亿元,占年计划的100%,比上年增长11.7%,是2005年的1.1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40亿元,比上年增长25%,是2005年的4.13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2亿元,比上年增长20%,是2005年的3.22倍。外贸进出口总额1750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0%,是2005年的5.29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7.5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3.8%,比上年增长24.6%,是2005年的3.9倍。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1665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860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4%和38%,比计划目标高2个和20个百分点,比2005年增长91%和182.8%。

(二)产业培育取得新突破。抓住国家、省实施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机遇,巩固培育发展现代农业,着力提升工业速度、质量和效益,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31:29:40调整到22:38:40,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比2005年提高9个百分点。2011年,全州农业总产值预计150亿元,比上年增长7.5%,粮食总产量13.5亿公斤,农民人均产粮428.6公斤,分别比上年增长6%、5.1%,比2005年增加2.76亿公斤和73.1公斤;烟叶收购量141万担,烟农收入12.7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2.08%、55.8%,分别是2005年的1.01倍和2.72倍;建成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31个,畜牧业产值62.4亿元,比上年增长29.8%,是2005年的1.47倍;完成三七种植9.79万亩,辣椒种植122万亩,油茶定植40万亩,核桃定植30万亩,粮经种植比例分别由2005年、2010年的75.3:24.7和68.3:31.7调整到64.9:35.1。全州工业增加值预计110亿元,比上年增长19%,是2005年的2.79倍,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0亿元,比上年增长23.2%。新建和改造各类市场10个、农村商品配送中心7个、农家店350个;新增金融服务网点3个,年末全州金融机构存款余额469.8亿元,贷款余额306.8亿元,分别比年初增长21.3%和12.9%;销售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产品24.5万台(件),兑付补贴资金7583万元;全年接待游客53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8.23亿元,分别增长9.9%和9.7%。

(三)固定资产投资取得新成效。继续抓住国家、省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十二五”兴边富民工程和“两强一堡”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千方百计争取国家、省的更大支持,全州投资总量持续增长,投资结构不断优化,有力支撑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2011年,全州发改系统争取中央、省投入11.47亿元,2006年以来,累计争取上级投入53.5亿元。一是认真落实项目带动战略,以大项目带动大发展,重大项目投资持续增加。全年续建、新开工重大项目100个,完成投资158亿元,比上年增长16%。二是将增投资、扩内需、兴产业、惠民生有机结合,把促进产业发展作为增加投资的重点方向,努力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特色优势产业和“三农”、改善民生等领域的投入,产业投资步伐进一步加快。三是不断完善招商引资工作机制,切实改善投融资环境,投融资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年引进各类招商项目204个,协议引进资金518.6亿元,到位资金102.3亿元,增长25.6%。四是深入推进项目建设领导挂帅、并联并行审批、限时办结和督查稽察等制度,努力破解融资、土地等难题,扎实抓好省“三个一百”、州“三个五十”和桥头堡建设第一批90个重点项目建设。云桂铁路(文山段)、氧化铝厂、氯碱综合项目、华联锌铟采选工程、州博物馆、州职教园区和8县(市)“两污”工程等重点续建、新开工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文山至天保、文山经马关至河口、泸西至丘北铁路,富宁至那坡、蒙自经文山至砚山高速公路,广南、丘北、富宁机场建设和云南低海拔富宁运动训练基地、丘北清平水库、文山市垃圾处理厂二期和年产30万吨合成氨、林浆纤维一体化、州复烤厂搬迁、文山铝业(夹马石)物流中心等重点项目前期工作有序开展。

(四)基础设施建设再创新成绩。坚持大建设促进大发展,全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一批事关发展全局的交通、水利、能源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制约全州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发展的瓶颈逐步缓解。一是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的进展。云桂铁路(文山段)、富宁港一期工程建设持续推进,三条政府还贷二级公路建成通车、锁定债务有序推进,农村公路网络建设和改造步伐加快,实施农村公路改造工程4个79.3公里,通村油路建设工程61个534.4公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出行条件进一步改善;城乡通信网络不断完善,通讯质量和覆盖率进一步提升,3个空白乡镇邮政所建设顺利完工。二是以水利为主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新开工建设广南那榔水库、砚山差黑海引蓄水2件中型工程、全州8县(市)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及文山盘龙山、砚山阿额、丘北扭倮3件小(1)型水库,文山布都河水库、马关达号水库、麻栗坡普腊水库、平远大型灌区、稼依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建成山区“五小水利”工程60186件,烟水工程5291件,干支渠防渗100.28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3.38平方公里,新增解决农村24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新增有效灌溉面积7.4万亩。建成农村户用沼气池9500口,沼气普及达38%。建成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本粮田2.7万亩,退耕还林补植补造1.34万亩。三是电力等能源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兴街110千伏等5个变电站技改增容工程和咪湖河三级、板蚌等11个中小水电站竣工投产,110千伏丘北羊雄山风电送出工程稳步推进,农网升级改造、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工程、220千伏开化输变电工程和小龙潭、六郎洞、小白河电站建设进展顺利,文山、砚山、广南等县(市)城区天然气项目建设步伐加快,麻栗坡、广南、丘北220千伏输变电和羊雄山风电二期、砚山黑巴草场风电以及玉溪—百色、蒙自—丘北成品油管道和油库建设等项目前期工作有序推进。新增解决2388户无电人口用电问题,全州户通电率达99.97%,户表覆盖率达86.48%。

(五)社会建设取得新进展。坚持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理念,切实加快社会事业建设,加强社会事务管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得到改善,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进展。教育事业全面进步。编制完成《学前教育三年行动纲要》、《文山州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二期规划》、《文山州农村学前教育规划》、《文山州边远艰苦地区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规划》、《文山州普通高中建设发展规划》,州属6所中等职业学校迁建项目有序推进,新建、改扩建校舍面积19.5万平方米,排除学校危房10.15万平方米,全州小学适龄儿童毛入学率达99.6%,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达103.5%,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52.7%,初、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比2005年提高5.08个和28.97个百分点。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计划生育服务能力不断提高。继续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传染病防治等工作有序开展,新建卫生医疗和计生业务用房8.7万平方米,州、县、乡、村四级医疗预防网络基本形成;继续巩固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农合”实现从试点探索运行到正常规范运行的转变,参合率达95.8%;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网络建设不断加强,服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州人口出生率13.4 ‰,人口自然增长率6.8‰,分别比上年下降0.3个和0.1个千分点,比2005年下降2.61个和1.67个千分点。科技、文化、体育、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建成乡(镇)综合科技文化站104个,“农家书屋”470个,完成农民科技培训33万人(次),广播、电视覆盖率提高到94.3%和95.4%。市场物价监管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平安创建”工作扎实推进,人大代表及政协委员意见、建议办理质量进一步提高,决策咨询、史志、残联、人防、地震、防灾减灾、档案、新闻出版、气象等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六)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扎实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防护林、农村能源建设、石漠化综合治理等工作,完成人工造林95.1万亩,封山育林29.4万亩。扎实推进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工作,8县(市)“两污”建设顺利推进,全州新增城镇污水处理能力7.9万立方米/日,垃圾处理能力647.8吨/日,县城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1.5%、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1%;云南兴建、壮山、斗南锰业、华联锌铟、云铜锌业等一批低温余热发电、清洁生产、节能环保、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启动实施,一批高耗能、高污染,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落后产能项目被淘汰关闭,“七彩云南文山保护行动”、对外合作环保利用外资项目、医疗废弃物集中处置、历史遗留危险废物和出境河流水污染治理等取得积极成效,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2.6%。统筹规划建设,优化城乡布局,加快城乡一体化和城镇化进程。文山州域城镇体系规划、“文砚平”城市群规划编制完成,各县(市)村镇体系规划、县城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专业规划、乡镇规划、村庄规划以及风景名胜区、各类园区规划编制(修编)工作有效推进,文山、砚山、富宁、丘北、马关5个县(市)省级园林城市创建工作扎实开展,平远、兴街、天保、八寨、八道哨、八宝、剥隘、平坝等特色小城镇建设试点工作相继启动。

(七)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人事制度及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深入推进。重点推进扩权强镇、强园区试点改革,州医院、州图书馆、州农科所等试点单位改革稳步推进。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有企业改制。深化财税、金融和投资体制改革,在巩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的同时,积极推进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抓好农村“一事一议”政策的落实。继续推进水、电价格体制改革,严格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规范收费行为;推进社会领域各项改革,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医药卫生体制、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等各项改革顺利推进。紧紧抓住全省实施“两强一堡”战略机遇,积极推进面向泛珠三角和东盟开放的新高地建设。全年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5家,合同利用外资2737.4万美元;实施国内经济合作项目204个,引进资金102.3亿元,比上年增长25.6%;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17500万美元,比上年增20%,其中:出口16300万美元,增长32.7%;完成边境贸易进出口总额35亿元,增长16.8%,其中:出口25亿元,增长17.3%。

(八)人民生活再上新水平。就业再就业工作成效明显。开发就业岗位1.9万个,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5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为3.65%,比计划目标低0.85个百分点,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2.4万人。社保覆盖面继续扩大,社保待遇逐步提高,社会救助和慈善事业广泛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顺利开展,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5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比上年增长111.5%;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新增低保人数2.44万人;新建保障性安居工程8500套(户)47万平方米,实施棚户区改造5623户,农村危房改造24700户,城乡低收入人口住房难问题进一步缓解。山区综合开发建设全面加快,“十二五”兴边富民工程顺利启动,平远、老山地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建设扎实推进,“山瑶”、“僰人”等特殊困难群体扶持取得新进展。累计投入扶贫资金10.94亿元,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项目1075个,易地转移安置2769人,培训转移劳动力1.99万人,新增解决了20.2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城乡居民收入较大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650元,比上年增长14%,比2005年增长91%,农民人均纯收入3860元,比上年增长38%,是2005年的2.8倍。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州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基础设施薄弱,道路交通、农田水利、电力能源等基础设施与加快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特别是水资源“瓶颈”制约亟待破解。二是产业集中度低、布局不尽合理,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任务繁重。三是全州经济总量小,财政自给能力弱,建设资金筹措困难,保持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的压力大。四是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对外开放水平低,自然灾害频发,部分群众生活困难,保增长、惠民生、促和谐的任务艰巨。新的一年,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国家、省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新一轮兴边富民工程、新十年扶贫开发和“两强一堡”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州委的各项部署,开拓进取,务实创新,努力开创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二、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建议

根据州委八届二次全会精神,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抢抓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桥头堡建设战略机遇,做大经济总量,调整经济结构,推进城乡统筹,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民生,维护社会稳定,加快建设云南面向泛珠三角和东盟开放的新高地,奋力开创全州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新局面。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以上,达到460亿元,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5%、19%、12%以上,达到95亿元、180亿元、185亿元;

——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以上,达到275亿元;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0%以上,达到33亿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0%、19%以上,达到18300元和4600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9%以上,达到205亿元;

——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20%以上,达到21000万美元;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104%以内;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8‰以内;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6%。

三、2012年的主要工作任务和措施

(一)坚持不懈兴产业。把产业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保持全州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增加农业投入,优化农业产业布局,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规模化、基地化、标准化、商品化、组织化生产经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强势龙头企业,着力提升三七、烤烟、木本油料、辣椒、畜禽等主导特色产业。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抓好良种良法措施推广普及,努力提升农业科技水平。2012年,计划粮食种植面积665万亩,粮食总产13.77亿公斤,计划种植三七13万亩,辣椒145万亩,甘蔗45万亩,油茶40万亩,核桃20万亩,收购烟叶150万担,肉类总产量46万吨,农业总产值158亿元。加快发展新型工业。坚持“优化提升重工业,大力发展轻工业,统筹发展配套产业”的思路,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大力发展清洁生产,提高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围绕三七、重楼、石斛、金银花等特有、珍稀药材的保护与开发,努力推进“文山·中国中药生物谷”建设。抓好工业园区、商贸物流园区、边境贸易加工区、出口贸易加工区和边境经济合作区规划和建设,大力发展园区经济。加快发展以水泥、陶瓷、石材和新型建筑材料为重点的建材产业。抓好华联锌铟公司210万吨/年采矿、8000吨/日选矿和普阳煤化工公司年产20万吨电石二期、麻栗坡天雄公司年产8万吨电解锰、文山氧化铝厂配套烧碱、砚山阿舍年产5万吨电解锰等一批在建项目,争取年内建成投产,力争普阳煤业年产30万吨合成氨及州复烤厂搬迁等项目年内开工建设。抓好文山氧化铝厂扩能、金光公司林浆纤维一体化、海螺集团日产9000吨新型干法水泥、广南冠桂糖业日榨甘蔗5000吨有机糖技改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发展商贸服务业。继续加大城乡商贸流通基础设施和物流平台建设,重点推进富宁港物流中心、文山铝业物流中心、文山国际汽车城等项目建设,加快乡镇集贸市场改造步伐,完善城乡流通网络,增强市场功能,为农民群众提供方便、安全、高效的商品交易平台。健全完善金融服务功能,创新服务方式,稳步发展各类金融服务,力争全年贷款投放取得新的突破。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政策措施,突出资源优势,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加快以普者黑旅游休闲度假基地为重点的旅游开发建设步伐,提升景区品质,提高服务质量。

(二)坚持不懈强基础。继续抓好以水利、交通、能源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夯实发展基础。狠抓水利设施建设。以民生水利为重点、大中型水利工程为骨架、山区“五小水利”为基础、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中小河流域治理为保障,掀起新一轮水利设施建设高潮,力争在破解水资源“瓶颈”制约上取得新突破。年内计划完成53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力争开工6件大中小型水库和50件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完成“五小水利”工程6.5万件,干支渠防渗110公里,解决22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实施中低产田地改造30万亩,“兴地睦边”农田整治12万亩,完成平远、丘北大型灌区年度建设任务,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7万亩。加强综合交通设施建设。落实“十二五”重点交通项目建设规划,全力推进云桂铁路(文山段)、富宁港和通村油路建设,加快国防、边防公路建设和农村公路改造步伐,力争蒙(自)文(山)砚(山)、富宁至那坡高速公路新建和323国道改造项目启动建设;抓好通信设施改造和建设,努力提高通讯质量和水平。加快能源建设。加快推进那柳、小白河、六郎洞电站以及羊雄山风电场一期等电源点建设,扎实抓好大桥电站、田蓬友谊电站、鱼塘暗河电站和麻栗坡、广南、丘北220千伏变电站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大“城农网”改造力度,积极推进玉溪—百色输油管道(文山段)、蒙自—文山天然气管道和文山天然气储气库建设。

(三)坚持不懈增投资。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完善工作机制,加大工作力度,努力破解资金、土地等难题,千方百计增加投资,拉动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围绕重大项目增投资。继续推行项目建设领导挂帅、并联并行审批、限时办结和重大项目专项督察稽察制度,落实项目建设责任,千方百计增加投资,扎实推进省、州重大项目和桥头堡、新高地项目建设。认真学习和领会国家、省的投资、产业政策,深化认识,强化领导,加大投入,细化目标措施,完善考核激励机制,着力抓好重大项目前期工作,认真筛选、储备一批带动全局、有较强支撑和辐射作用的重大项目,努力争取国家、省的支持,千方百计争大项目、建大项目、增大投资、促大发展。围绕产业发展增投资。围绕国家、省产业和投资导向,扎实做好与国家、省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结构调整规划的对接,切实做好州内相关规划的编制完善工作,尽快编制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规划,做好西部鼓励类产业目录对接,把促进产业发展作为增加投资的重点方向,努力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特色优势产业和“三农”、基础设施、能源、物流、旅游等领域的投入。积极引导金融资金投向产业发展,引导和鼓励金融部门加大对重点企业、重点产业和有市场、有效益产品的支持力度,鼓励和引导企业开展多渠道融资。拓宽渠道增投资。切实发挥信贷主渠道作用,争取金融机构更多的信贷支持。积极引入银行、证券、保险等传统金融机构以及各类投行、基金以及中介机构进入文山。大力推进企业改制上市,加快保险、信托业发展。积极争取金融机构的倾斜、优惠、突破、创新和先行先试。全力做好基础工作,多渠道增加授信额度。做好民间融资工作,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努力提升招商引资质量和水平。

(四)坚持不懈建城镇。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保护坝区农田、建设山地城镇的战略部署,按照“守住红线、统筹城乡、城镇上山、农民进城”要求,完善城镇发展思路,转变建设用地方式,严格保护耕地尤其是坝区优质耕地。用好用足国家低丘缓坡地综合开发试点差别化土地政策,提高城镇规划、建设水平,引导城镇、村庄、工业向适建山地发展,建设山地城镇,提高城镇综合发展和承载能力。积极做好调整完善城乡规划工作,继续抓好县城总体规划、近期建设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专业规划、乡镇规划和风景名胜区等规划的编制修编,以及州域城镇体系规划、“文砚平”城市群规划上报审批等工作,加快推进文山、砚山、富宁、丘北、马关等5个县(市)“省级园林”城市创建和平坝、平远、兴街、天保等小城镇建设试点工作,积极建设打造一批特色小集镇,促进不同规模的城镇协调发展。进一步理顺城镇管理体制,努力提升城镇管理水平。建立完善有利于城镇化发展的政策环境,积极稳妥地引导、帮助农民进城发展。按照“放宽城镇户籍、同享城乡待遇、自愿有偿转变、分类协调推进”的原则,引导农村人口有序向城镇转移。努力解决进城农民在就业、住房、社保、医疗卫生、子女教育等方面的突出问题,确保进城农民有事做、有房住,基本生活和就医、子女上学有保障。

(五)坚持不懈扩消费。认真落实国家、省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等政策措施,加强对就业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残疾人、返乡农民工等重点人群就业创业的小额担保贷款发放和金融帮扶工作,增强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消费能力。继续优化消费环境,扩大消费信贷,支持流通、商贸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农产品批发市场、农村商业网点连锁经营、农资连锁配送等项目建设,促进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便捷化和高效化。在巩固和扩大传统消费的同时,积极培育信息、文化、健身、培训、家政服务等消费热点,大力发展社区服务等面向民生的服务业,加快发展旅游业,积极拓展新型服务领域,促进消费结构优化升级。认真落实鼓励消费的财税、金融等各项政策措施,引导城乡居民科学消费、健康消费、绿色消费、文明消费、可持续消费。加大市场秩序的整顿和规范力度,认真落实稳定物价、保障市场供应的有效措施,扎实抓好价格和收费监管工作,严厉打击价格违法行为,努力为城乡居民创造健康安全的消费环境。

(六)坚持不懈惠民生。突出抓好民生大事,让人民群众共享更多发展成果。推进民生事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州属6所中职学校搬迁、广南县一中扩建一期、文山学院二期、全州中小学校舍安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农村学前教育、边远艰苦地区教师周转宿舍、砚山县民族中学迁建、西畴县一中扩建等项目建设,州属6所中职学校于2012年9月前搬迁投入使用;继续做好8县(市)卫生监督所、县级农村急救中心建设,积极推进州医院整体搬迁和全科医生培训基地、州级救灾物资储备仓库和州救灾指挥中心建设,力争州博物馆建成投入使用,州文化中心完成前期工作;抓好文山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及全州乡镇敬老院、社区、社保、体育、计生、州残疾人康复中心、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等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就业、社会保障、民政救灾等工作。落实好“贷免扶补”等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小额担保贷款工作机制,继续做好特殊困难群体就业援助工作,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努力稳定和扩大就业。力争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58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3万人(次)。继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突出抓好新农保、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新农保、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覆盖全州8县(市),参保率分别达80%以上、60%以上。落实民政救灾救助措施,全力保障灾区群众和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继续抓好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棚户区改造、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年内开工建设廉租房、公租房3900户(套),实施棚户区改造2560户,农村危房改造17400户。深入推进扶贫开发。以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为主战场,以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尽快实现脱贫致富为首要任务,切实抓好易地搬迁、安居温饱、基础设施、素质提高、增收致富“五项工程”建设,落实以工代赈扶贫、小额信贷扶贫、产业扶贫、对口帮扶、革命老区开发、社会帮扶各项扶贫措施,进一步加强对瑶族支系“山瑶”和彝族支系“僰人”等特殊困难群体的扶持,切实做好滇桂黔石漠化地区区域发展规划,积极参与做好《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力争完成1000个村整村推进建设,新增解决20万贫困人口脱贫问题。扎实推进十二五兴边富民工程。深入落实省、州“十二五”兴边富民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推进“十大工程”和“十项保障”建设,全力完成年度工作任务。

(七)坚持不懈促和谐。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积极有效化解各种矛盾和风险隐患,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扎实推进“森林文山”建设,重点抓好天然林保护、中低产林改造、退耕还林、防护林、石漠化治理和农村能源等工程建设,实施二期天然林管护529万亩,人工造林68万亩,封山育林19万亩,中低产林改造50万亩,公益林生态补偿971万亩,建设沼气池1.13万口;落实环境保护“一岗双责”制度,扎实推进污染减排工作,切实加强“两污”设施建设,积极开展以“清洁水源、清洁家园、清洁田园”为主题的农村环境治理行动;严格节能、环保标准,狠抓节能技术改造,强化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发展循环经济,促进清洁生产。加强社会管理。广泛开展“四群”教育,深入落实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继续把加强社会管理,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把知民情、解民忧、化民怨、暖民心作为经常性工作,提高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加强基层基础工作,不断健全完善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增强社会管理、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加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持续开展好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加大对各种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大力推进平安和谐文山建设。加强安全生产。全面落实主体责任,严格责任追究制度,及时排除各类隐患,严防重大事故发生;加强督促检查,加大执法力度,全面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加强防灾减灾各项工作,千方百计减少灾害损失。

(八)坚持不懈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坚持用改革的办法破解难题,用开放的理念谋划发展,不断拓展发展空间,增强发展活力。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配套、农村土地流转、水利设施管理改革创新,稳步推进乡镇机构、事业单位改革。继续推进文山市开化镇区划调整和平远镇“扩权强镇”、普者黑“扩权强区”改革试点。加快推进行政管理、财政管理、社会保障、投融资、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推进供发电体制改革,着力解决制约工业发展的电力瓶颈。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扎实推进教育、文化、科技等社会事业改革,努力消除制约科学发展的机制障碍。提升对内对外开放水平。紧紧抓住加快推进桥头堡、新高地建设的重大机遇,完善制度和措施,明确任务和时限,以通道、平台、基地、窗口建设为突破,加快推进边境经济合作区、出口贸易加工区建设。加强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对外贸易,提升沿边开放质量。深入推进与越南等东盟国家和泛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及周边地区开展多层次的交流合作,不断建立完善合作机制,主动对接、筛选、承接产业转移,打造全州扩大开放、加强对外合作的平台。抓好招商引资工作。认真落实中央、省招商引资政策和州委、州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外来投资促进工作的实施意见》,把招商引资作为推动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工作,不断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拓宽招商引资渠道, 围绕产业结构调整抓招商, 围绕重点项目抓招商,围绕创新服务抓招商,全面提升招商引资质量和水平。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我们倍受鼓舞;展望未来,我们充满信心。新的一年,我们将在省委、省政府和州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州人大、州政协的依法、民主监督下,依靠全州各族干部群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创新的精神、更加务实的作风,坚定信心,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圆满完成2012年各项目标任务而努力奋斗!


相关链接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主办:文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投稿邮箱地址:zwxx@ynws.gov.cn 文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版权所有。ICP备案号:滇ICP备05000302号。政府网站标识码:532600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