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第一章第一节
第一章 “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回顾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发布时间:2011/07/13 来源:
【字体:

第一节 主要成就

“十一五”期间,全州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省第八次党代会、州第七次党代会精神,在中央、省的大力支持和州委的正确领导下,沉着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和自然灾害的严重影响,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信心、锐意进取、攻坚克难,积极实施“农业立州、工业强州、城镇富州、开放活州、科教兴州、和谐稳州”六大战略,全力推进富裕民主、文明开放、和谐文山建设,总体实现了“十一五”规划发展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第一步战略任务提前完成,全州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扎实推进,社会秩序稳定,呈现出了民族团结、边疆安宁、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一、经济发展实现历史新跨越

“十一五”期末,全州经济实现翻番目标,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29.85亿元,比2005年增加179.57亿元,年均增长13.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1.03亿元,比2005年增加188.75亿元,年均增长26.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2.03亿元,比2005年增加14.94亿元,年均增长25.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3.64亿元,比2005年增加90.24亿元,年均增长21.9%;外贸进出口总额14587万美元,比2005年增加11277万美元,年均增长34.5%;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87.16亿元,比2005年末增加255.36亿元,增长193.5%,各项贷款余额271.75亿元,比2005年末增加162.75亿元,增长149.3%;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15%,控制在“十一五”规划预期目标以内。

“十一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十一五规划目标

2010实际

完成

实际完成规划目标(%

十一五年均

增长(%

一、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300

329.85

108.3

13.3

人均生产总值(元)

8600

9491

110.4

12.4

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160[620]

271.03[904.04]

169.4

26.9

三、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亿元)

13.7

22.03

160.8

25.5

四、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104

103.7

控制在目标内

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108

143.64

133

21.9

六、外贸进出口总额(万美元)

6700

14581

217.7

34.5

七、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2200

14609

119.7

10.9

八、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元)

2100

2806

133.6

15.5

九、人口自然增长率(‰)

7

6.9

控制在目标内

-0.314个千分点

十、城镇登记失业率(%)

5

3.5

控制在目标内

0.07个百分点

十一、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降低(%)

[10]

4.9[15]

控制在目标内

3.4

备注:[ ]表示五年合计数

二、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突破

“十一五”期间,国道广昆高速公路文山段全线贯通,普者黑机场正式通航,普者黑至炭房一级公路建成通车,文山至天保、文山至都龙、珠街至西林、兴街至西洒二级公路全面建设。富宁港一期工程和云桂铁路文山段开工建设,全州累计建成高等级公路 472.92 公里,新建成农村客运站65个,到“十一五”期末,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79.47公里;实施了文山、砚山、广南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50万亩基本农田地改造、丘北和平远大型灌区、农村人畜饮水安全和农村沼气建设工程、烤烟基础设施等建设项目,累计建成各类水利工程15.2万件,解决66.5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新建以马鹿塘为主的水电站60座,全州装机达到155万千瓦,“城农网改造建设”扎实推进,基本解决了全州无电人口的用电问题;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完成文山撤县设市工作,市政设施不断完善,城镇环境显著改观,城镇化水平由“十五”期末的22%提高到28.6%;广播电视网络建设进一步加强,高速宽带网络基本建成,电子政务建设取得新进展,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

三、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成效

“十一五”期末,全州一、二、三产业比重分别由2005年的31∶29∶40 调整到22∶37∶41,第二产业增加值首次超过第一产业。农业产业内部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粮经种植比由2005年的74∶26调整到69∶31,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005年的39%提高到41%,全州第一产业增加值累计完成311.65亿元,年均增长6.1%。“工业强州”战略取得重大突破,工业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全州第二产业增加值累计完成428.3亿元,年均增长19.1%,其中工业增加值累计完成317.36亿元,年均增长18.6%。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旅游休闲度假、商贸金融保险物流等现代服务业,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增加值累计完成517.97亿元,年均增长13.5%。非公经济发展加快,非公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9.2%,非国有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达70%。

四、农业农村工作再上新台阶

全州农业总产值123.84亿元,年均增长7.2%,粮食总产量127.6万吨,年均增长3.5%,农民人均有粮407公斤,年均增长15%,达到最低粮食安全线;五年完成人工造林247.4万亩、封山育林74.8万亩,森林覆盖率由2005年的37.6%提高到41%;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39.2亿元,转移农村劳动力93.44万人,基本解决了92.56万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瑶族山瑶支系、彝族僰人支系综合扶贫开发项目加快推进,平远地区和老山片区等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顺利实施。

五、改革开放进程迈出新步伐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国有企业改革,集体林权制度、国有资产监管全覆盖改革试点、国有华侨农(林)场改革发展、供销社“二次创业”、财政管理、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医药卫生、教育综合等各项改革顺利推进。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引进战略性合作伙伴,促进产业升级。成功举办了建州50周年庆祝活动暨第三届国际三七节。“十一五”期间,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8家,实际利用外资4037万美元,比“十五”增长37.2%;实施国内经济合作项目1031个,引进资金294.5亿元,年均增长22%;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5.05亿美元,年均增长34.5%;完成边境贸易进出口总额135.87亿元,年均增长14.2%。

六、社会事业发展显现新面貌

突出“两基”和职业教育,实施中小学危房改造、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建设、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等工程,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全州八县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文山师专升格为学院,州属6所中等职业学校迁建项目有序推进,民办三鑫职业技术学院一期工程建成招生。“十一五”期间,新建、改扩建校舍74万平方米,排除学校危房53万平方米,全州小学阶段毛入学率达110.5%,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达103.43%,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50.02%,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由2005年的6.46年提高到7年。强化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农村计划生育服务能力建设,加快农村科技、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5.5%,孕产妇住院分娩率提高到88.63%,全州每千人口拥有病床和卫生技术人员分别比2005年增长41.4%、52.2%,覆盖县、乡、村三级医疗预防网络逐步完善。落实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奖优免补政策,强化目标管理,计划生育服务能力进一步加强,“十一五”期末,全州人口总数349.68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6.9‰,比2005年下降1.57个千分点。文化、体育、广电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改善,成功举办省第十三届运动会和州民运会,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提高到93.6%和94.7%。政府决策咨询、史志、残联、慈善、人防、地震、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档案、新闻出版、气象、老龄等各项工作健康发展。

七、边疆人民生活又上新水平

全州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491元,年均增长12.4%。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14609元,年均增长10.9%,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2806元,年均增长15.5%,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33元,是2005年的2.6倍,年均增长21%。全州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分别达到40.37平方米和50平方米,年均增长1.38%和1.5%,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累计完成1.7万套。五年开发就业岗位59681个,城镇新增就业49739人,再就业人口156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全州参加各项社会保险人数46.47万人(次),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县参保率达92.07%。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口6万人,社会保险覆盖面大幅提高,城乡低收入家庭和弱势群体基本生活得到保障。投入救灾救济资金2.4亿元,灾民生产生活得到妥善安置,贫困人口家庭得到及时救助。

八、和谐文山建设开创新局面

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城乡文明程度和公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有了新的提高。积极推进民主法制建设,深入推进依法治州。发扬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依法行使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以及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权力,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法律服务、法律援助工作,公民法律素质得到提高。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高度重视群众来信来访工作,积极调解矛盾纠纷,稳妥处置群体性事件,有效化解了人民内部矛盾。加强对越国际友好往来,加强边境协同管理,巩固了睦邻友好关系,维护了边疆安宁。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实施水源林保护工程,积极开展流域、湖泊、界河、“两污”综合治理,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

“十一五”以来的五年,是文山州解放思想、又好又快发展的五年;是抢抓机遇、化危为机的五年;是统筹兼顾、协调推进的五年;是锐意进取、扩大开放的五年;是文山州历史上基础设施较完善、经济总量增加较多、社会事业发展较快、城乡发展面貌变化较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较多、生活水平改善较明显的五年。


相关链接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主办:文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投稿邮箱地址:zwxx@ynws.gov.cn 文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版权所有。ICP备案号:滇ICP备05000302号。政府网站标识码:532600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