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第二章
第二章 “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环境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发布时间:2011/07/13 来源:
【字体:

从国际环境看:国际经济环境发生新变化,世界经济发展不确定性因素增多,金融危机之后的全球经济版图正在重塑,气候变化影响下的全球产业格局正在深度调整,经济增长模式面临根本转型,世界经济逐步进入增速减缓、结构转型、创新密集、竞争加剧等多种特征并存的时期,但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世界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不会改变。

从国内环境看:未来五年我国仍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也面临严峻挑战。外部环境的可变因素对我国的发展战略取向提出了新要求,内生型发展将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经济发展基点,扩大内需将成为常态化措施,投资、土地、财税、环保、价格等宏观调控手段逐步加强,对模式创新、发展转型形成了倒逼机制,中国将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开启经济与社会的双重转型,包括从外需向内需、从高碳向低碳、从强国向富民转型等重点领域。城镇化、工业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速度加快,市场经济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对外开放以及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进一步增强,城乡统筹和改善民生将成为新的战略着力点,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从省内发展空间布局来看:省委、省政府加快推进“两强一堡”战略的实施,在全省“十二五”规划提出的一区、一带、六群、七廊“1167” 发展空间战略布局中,文山州处于沿边对外开放经济带、滇东南次级城市群、昆明—文山—北部湾—珠三角对内开放经济走廊、昆河对外经济走廊的重要位置,这对文山州在参与全省“桥头堡”建设中加快建设云南面向泛珠三角和东盟开放的“新高地”带来重大机遇。

从文山州自身发展看:“十二五”既是文山州进一步缩小与全国全省差距、与全国全省同步迈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文山州追赶式发展的加速期、产业结构的调整期、民生改善的提升期和开放型经济发展的突破期,又是我们面临三大机遇、三大挑战、五大优势的重要时期。

一、三大机遇

一是国家“十二五”规划、新一轮西部大开发规划和“兴边富民工程”的实施,更加注重西部地区尤其是民族地区和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增强民族地区造血功能,带来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和改善民生的难得机遇;二是随着建设云南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战略的实施、文山州面向泛珠三角和东盟开放的“新高地”的推进,文山州面临新一轮加快对外开放,加强对外交流合作的重大机遇;三是东中部地区产业梯次转移的步伐呈现加快趋势,文山州的资源、环境和区位优势将进一步得到发挥,文山州产业结构调整将面临十分难得的发展机遇。

二、三大挑战

一是经济总量小,人均占有指标与全国全省差距大,经济结构不合理,农业产业化发展刚起步,全州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工业经济整体效益不高,城镇化水平低,消费不足,周边区域发展加快,区域竞争压力加大,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任务艰巨;二是基础设施薄弱,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的“瓶颈”制约仍然突出,交通基础仍然相对滞后,城乡就业、教育、文化、科技、卫生、环境保护等公共事业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不协调,科技水平低,人口素质不高,老龄化问题日趋突出,经济发展后劲亟待进一步增强;三是对外开放程度低,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尚未形成,缺乏创新意识,引导社会投资的能力不足,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较弱,还没有形成有较强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经济发展的整体竞争能力不强。

三、五大优势

一是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努力,全州经济社会加速发展,这是“十二五”期间攻坚克难、奋发有为的坚实基础;二是文山州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市场需求和经济发展潜力巨大,这是促进经济持续增长的有力支撑;三是文山州地处边疆,又紧邻沿海发达地区,是面向泛珠三角和东盟开放的“新高地”,文山州开放合作的区位优势更加突出;四是文山州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旅游资源丰富,物产多样,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五是劳动力资源丰富,经过技术培训加上外出务工的锻炼,劳动者的技能和商品意识都有所提高。

从总体上看,“十二五”期间,文山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面和长期持续向好的趋势不会发生改变。“十二五”时期,是文山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是文山州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结构调整、促进科学发展,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扩大开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文山州民生改善、民族团结、边疆安宁、社会和谐的促进期。新时期新形势要求我们积极适应新变化,积极应对新挑战,紧紧抓住新机遇,创新发展模式,推动发展转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相关链接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主办:文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投稿邮箱地址:zwxx@ynws.gov.cn 文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版权所有。ICP备案号:滇ICP备05000302号。政府网站标识码:532600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