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坚持工业强州,推进工业新型化
一、优化工业发展结构
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合理布局好重点工业产业。一是氧化铝产业和锌、钨、铟、锰、锡、锑产品深加工:以优势矿产品精深加工为重点,积极优化产品结构,延伸产业链,鼓励企业采用先进高端设备和技术工艺进行清洁生产,重视环保节能和循环经济,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的落后生产工艺,重点布局在马塘工业园区、丘北工业园区、马关达号工业园区、西畴、麻栗坡等。二是铁合金产业:坚持走矿电结合的路子,充分发挥产业政策和规划引导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实现合理布局、节能降耗、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布局在马塘工业园区平远、江那片区及其他水电资源丰富的地方。三是稀贵金属:以黄金、铟、镓为主,加快资源综合利用,加快产品延伸加工,提高铟、镓产品的附加值,主要布局在富宁、广南、马关、文山。四是化工产业:充分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电石、烧碱、硫酸、合成氨、聚氯乙烯及下游产品加工,拓展产业链,以技术进步推进化工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优化升级和清洁生产,主要布局在文山、砚山、丘北、富宁、西畴。五是建材产业:积极推动建筑瓷和卫生瓷的生产,大力发展散装水泥、商品砂浆、预拌混凝土、混凝土预制构件等水泥制品和石材加工、新型墙体材料、建筑装饰材料,做强做大石材产业,在全州合理布局。
二、加快重点工业集群发展
按照“优化提升重工业,大力发展轻工业,重工抓铝业推动,轻工抓三七推动”的总体思路,加快工业结构调整,转变工业经济发展方式,做强做大铝工业,巩固提高铁合金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提高振兴装备制造业。鼓励发展符合产业政策、有资源、有市场的重化工业,延伸产业链,形成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小的重工业体系;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物制药、林产业、农副产品、蔗糖等轻工业,促进工业优化升级。进一步突出矿业的支柱地位和作用,继续走矿电结合之路。集中力量培育重点大企业、大集团,加快中小企业发展。一是围绕把文山建设成为全省重要的铝工业中心,重点完成文山年产80万吨氧化铝(达到年产120万吨)项目及与之相配套的采、选工程建设,完成新建丘北80万吨氧化铝厂和相关配套项目。争取在“十二五”期间将氧化铝的生产规模扩大到200万吨,力争建设100万吨电解铝生产线和50万吨各类铝型材加工等生产项目,延伸产业链,形成较为完整的铝加工产业。大力发展氧化铝、电解铝、铝板带箔、各类型材、铝合金铸件、电线电缆等精深加工;积极开展铝土矿中伴生有价金属镓、钛、铁等的综合利用,同时做好锌、钨、铟、锰、锡、锑系列产品的延伸加工,构建加工基地,形成完善的矿产工业体系。二是以烧碱、聚氯乙烯、硫酸、合成氨为主的化工产业,重点建设年产30万吨烧碱、45万吨聚氯乙烯、30万吨合成氨项目,并做好下游产品的延伸,提高化工产业的附加值。三是加快以三七、木本油料、辣椒、甘蔗、香料等为重点的生物资源深加工体系,使产品适应市场多元化需求,将生物资源加工建成重要的支柱产业。
三、推进工业可持续发展
一是加快产业优化升级。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加快改造提升冶金、煤炭、建材等传统产业,加速发展乙炔化工、林产化工、生物化工、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推动工业经济提速增效、做强做大,努力构建比较优势明显、产业附加值高、创新能力强、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工业体系。深入推进实施“重点产业发展千亿工程”,集中力量培育增大优势产业和骨干产业,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带动作用大、管理水平高的大企业、大集团,培育发展上市企业,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实施名牌战略,推动优质资源向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聚集,发展一批各具特色、分工协作、资源互补的产业集群,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强化工业园区建设,加快马塘、三七、砚山、富宁、马关、丘北等工业园区的建设步伐,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加快标准化厂房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导企业入园投资兴业,努力打造聚集程度高、专业分工配套、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强的产业集群。加快发展绿色食品加工业,统筹发展为特色产业服务的配套产业;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先进技术,实现支柱产业的二次创新,推动支柱产业优化升级和传统产业更新改造;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目标,营造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体制和政策环境。二是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把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战略突破口。把握国内外科技和产业发展方向,充分发挥现有和潜在的优势,重点选择矿业、三七、木本油料等新材料、现代生物、新能源、节能环保等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力争实现追赶式发展;以生物育种、生物医药、生物制造、生物技术服务为重点,将生物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为产业优势;推进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等新能源、资源综合利用、节能环保等产业的技术集成、产业集群、要素集约发展,使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生动力,努力将文山建设成国家级生物资源基地。三是发展循环经济。着力推进节能减排,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发展低消耗、低污染、高科技、高效益、高就业的“两低三高”产业,严格控制新上产能过剩项目,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将环境、资源、产业布局、物流、市场统一纳入综合考虑范畴,按照以人为本、稳定、协调、可持续发展、“五统筹”的科学发展观,制定必要的准入政策。建立资源节约型、污染减量化、生产无害化的清洁生产方式。促进区域产业布局调整,倡导综合利用,由线性产业链向循环闭合产业链转变。走绿色产业、循环经济发展之路。降低生态成本和社会成本,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
四、切实加强能源保障
以建设小水电为主的能源基地为中心,以蒙文百输油管道和蒙文燃气管道为突破,以推动煤炭资源整合、提升煤炭开发层次为基础,以风能和太阳能开发为重点,有序开发非粮生物质能,优化电力配置,统筹州内外能源市场需求,鼓励发展高附加值新型载能产业,又好又快打造能源产业,发挥文山州资源优势;加快以500千伏、220千伏骨干电网建设,积极做好城农网改造,实现全州范围内自然村村村通电,构建全州电力供应保障体系。力争到“十二五”末,太阳能利用全面推广,生物质能开发、风能和太阳能发电取得新进展,加快技术开发,提高科技含量,将新能源发展成为全州增长速度快、带动效应强的新兴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