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第二篇 优化空间布局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发布时间:2016/08/10 来源:
【字体:

第二篇 优化空间布局

遵循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坚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差异发展、联动开发和主体功能约束有效的原则,以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为着力点,以缩小区域差距、促进各区域共同发展为目标,不断拓展区域发展空间,加快构建“一圈一带三廊”经济社会发展空间,塑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第五章  突出文砚平半小时经济圈的带动作用   

建设文砚平半小时经济圈。强化《云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对该区域重点开发的定位,发挥该区域居于东西向经济走廊和西部纵向经济走廊交汇区的节点作用,借力滇中经济圈、滇东北城市群乃至成渝经济区,突出产业联动,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加快产城融合,加速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促进城镇现代服务业发展,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推动产业和人口集聚。在继续推进“文砚丘平”建设的基础上,探索文山—砚山同城化实现途径,着力打造文砚平半小时经济圈。加快马塘工业园区、文山三七工业园区、砚山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和砚山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示范园区建设,打牢以三七为主的国家级生物制药产业基地、全省重要的有色金属与铝产业重点基地建设的基础,培育以文砚为代表的边疆新型城镇化样板基地和以砚山为代表的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示范基地,促进文砚平中心城镇增长极发展壮大,使之成为辐射和引领全州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到2020年,城镇化率、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劳动生产率较大幅度高于全州平均水平,形成对全州发展较强的牵引力。   

 

第六章  建设沿边经济带  

依托全省规划建设的沿边高等级公路、铁路,对接全省沿边经济带,搭建面向东南亚的合作平台、加工平台和物流平台,开发热区资源,重点发展甘蔗、咖啡、水果和中药材等热区作物种植与加工产业,积极拓展商贸服务、边境贸易、跨境旅游度假服务等产业,做大做强矿业。构建田蓬、董干、杨万、天保、猛硐、都龙等连为一体的沿边经济带,培育以麻栗坡(天保)边境经济合作区为核心的边境经济增长极,建设东接桂西南口岸群、西连滇西南口岸群的沿边经济带。到2020年,沿边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城乡居民收入达到全州平均水平。   

第七章  建设东西向经济走廊   

依托云桂铁路和广昆、蒙文砚和富那高速公路,发挥连接个开蒙城市群,搭接滇中经济圈,对接北部湾和泛珠三角区的独特优势,发展高原农特产品生产与精深加工,围绕农副产品的集散交易,发展现代物流等服务业,开展经贸合作、发展配套产业,主动承接产业转移,改造提升矿电产业,培育平远、八宝等东西经济走廊中心集镇与沿线物流园区、工业园区等功能区域,借力周边,突出用好水电铝政策,加强与广西及省内相关州市的合作,培育滇桂合作水电铝工业基地和百色—文山跨省经济合作园区产业增长极,发挥其带动作用,建设东入沿海、西连滇中出滇西的东西向经济走廊。到2020年,走廊沿线劳动力吸纳能力、能源消纳能力以及经济贡献效果明显。   

 

第八章  建设西部纵向经济走廊  

以规划建设的贵州纳雍经丘北、文山至河口以及至天保的高速公路和贵州兴义经丘北、文山、马关至河口以及至天保铁路为依托,加强与贵州及省内滇东北相关州市的合作,联动滇中经济圈,对接曲靖等滇东北次级城市群,搭接成渝经济圈和长江经济带。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发展高原特色农特产品生产与精深加工,发挥丘北作为滇东南重要交通节点的优势,在丘北布局滇黔跨省经济合作园区,加快丘北、砚山现代物流园区建设,牵动文山物流发展,推进以丘北普者黑为代表的文化精品旅游线路建设,打牢滇东南旅游文化休闲度假基地、滇桂黔结合部区域性现代商贸物流基地建设的基础;积极推动矿产、新能源开发;加快建成进出口贸易仓储加工区,形成外贸加工产业和物流集群,辐射越南等东南亚市场,拓展参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全面经济技术合作。打造以普者黑为代表的生态旅游新兴产业基地和丘北旅游与现代物流业增长极,打造以都龙锌锡铟、麻栗坡钨镍等多金属共生资源开发加工的新兴冶金化工产业增长极,建设南达越南出东盟、北入滇东北联成渝的西部纵向经济走廊。到2020年,走廊各重要节点的旅游、商贸物流、新型冶金化工等产业支撑能力明显提升。   

第九章  建设中部纵向经济走廊   

发挥《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中明确的互联互通政策优势,加大交通干线建设力度,依托广西西林经广南、西畴至董干的干线公路建设,发挥土地资源优势,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发挥广南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的优势,加快地母旅游文化项目建设步伐。挖掘句町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等旅游文化资源,开辟连接丘北普者黑、广南坝美等景区旅游环线,加大广南工业园区和广南现代农业与加工园区建设力度,培育以广南为代表的高原特色农产品基地、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麻栗坡与西畴石材加工增长极,建设连接广西、带动文山中东部发展的中部纵向经济走廊。到2020年,走廊各重要节点的旅游、文化、商贸物流、特色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带动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发展实力明显增强。   

专栏1:一圈一带三廊

1.一圈:探索文山与砚山同城化的实现途径,着力打造以文山市区、砚山县城、平远镇半小时交通到达为基础,产业发展和城市化为纽带的文砚平半小时经济圈,使之成为辐射和引领全州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   

2.一带:依托全省规划建设的沿边高等级公路,对接全省沿边经济带布局,沿马关、麻栗坡和富宁边境一线,发挥热区和矿产资源及区位的优势,推进沿边开放经济带建设。   

3.东西向经济走廊:横贯我州的云桂铁路、广昆高速以及蒙文砚和富那高速公路是全州国土开发开放空间重要的东西向轴线,区域范围包括富宁、广南、丘北、砚山、文山等五个县市,占全州八个县市的62.5%。以承接产业转移、农副产品生产集散、滇桂合作水电铝工业基地等,构建对内开放合作的东西向经济走廊。   

4.西部纵向经济走廊:从我州与曲靖对接的师宗,经丘北、砚山、文山、马关到河口,依托以马线的高等级化,打造以普者黑为代表的生态旅游、文砚发展核心区、都龙锌锡铟多金属资源开发的西部纵向经济走廊。   

5.中部纵向经济走廊:以广西西林县经广南县、西畴县、麻栗坡县对接越南的干线公路建设为依托,加大高原特色农业、民族历史文化旅游等发展,打造中部纵向经济走廊。   


相关链接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主办:文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投稿邮箱地址:zwxx@ynws.gov.cn 文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版权所有。ICP备案号:滇ICP备05000302号。政府网站标识码:532600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