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 今年以来,砚山县紧紧抓住被评为“国家第一批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的机遇,计划投入2500万元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该体系的总体要求是:全面提升砚山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切实增强农产品生产企业质量责任意识,提升企业质量安全控制管理能力、安全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执法,达到“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跟踪、责任可追溯”的目的,扎实做好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同时,将以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以现代科技信息技术为手段,以生产基地及生产企业为中心,通过建立县、乡、企业分级可追溯管理平台为核心,以“产地、生产、投入品、收储运、消费”等环节的有机连接形成完整的可追溯信息链,完善农产品从生产到消费的全程监管,实现“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跟踪、责任可追溯”的总体目标。
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建立县、乡、企业分级可追溯管理平台,平台由农业管理部门、生产企业、生产基地、消费者查询窗口等环节构成,形成一个从消费反溯到生产的追溯链。将全县农产品生产企业及生产基地,纳入农产品质量追溯平台。生产单位主导产品要建立和完善本单位农产品质量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质量管理组织机构,明确各部门各岗位职责,制定各生产环节操作规程或技术规范,落实产品应急、事故查处以及责任追究等制度。加强产品检验检测并定期上传检测信息到追溯平台。定期开展农产品入市前的检验工作,有自检条件的单位要做到批批检验,暂没有检验条件的单位要定期委托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对其生产的产品进行检验,委托检验次数每年不少于12批次,同时上传检测信息到追溯平台。建立和完善生产记录档案。生产单位要结合自身实际,建立生产记录档案,强化农业投入品、生产环节、加工环节、储运销售环节可追溯管理。完善追溯体系信息采集上传。为保证生产档案记录保存完好,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生产单位要及时收集相关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并通过用户端及时上传信息。推广使用标识标签。为保证产品质量,维护产品形象,确保产品质量可追溯,试点单位要充分利用管理体系或产品质量认证成果,规范使用绿色食品标志、无公害农产品标志、自己设计制作符合自身产品特点的“身份证”。
该体系将计划分两步实施:2018年6月至2020年12月,建立较完善的追溯平台,县域内主要蔬菜及水果生产企业纳入追溯平台,并实现产品质量可追溯。目前我县蔬菜种植面积16.47万亩,主要涉及企业有7家;辣椒种植面积55.04亩,主要涉及企业11家;水果种植面积10.68万亩,主要涉及企业6家;年产值2000万元以上的生产加工企业14家。2020年12月至2023年12月,农产品质量可追溯平台逐步由主要试点企业扩大到全县各生产基地,追溯品种逐步扩大到全县主要种植品种,实现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
据了解,目前,全县认定无公害粮油基地、无公害果蔬产地、无公害水产养殖基地等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8万余公顷,无公害畜禽养殖20余万头,“三品一标”企业7家,获证产品25个。松南蔬菜公司生产的13个蔬菜品种菜心、生菜、豆苗、西兰花等2016年获得农业部4个产品的绿色食品证书,远销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香港、深圳、澳门、英国等国家和地区。全县蔬菜产业实现农民增收6970余万元,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3000余人,年实现务工收入6000余万元,人均年收入2万元。(砚山县脱贫攻坚指挥部 吴成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