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畴县夯实“五责”力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发布时间:2018/06/07 来源:
【字体:

本站讯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培养选拔更多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的制度保证,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促进干部廉洁从政的重要保证,是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干部素质的重要举措。去年以来,西畴县坚持以党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县、乡人大、政府和县政协换届为契机,切实把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通过夯实“五项”责任,严格落实选人用人主体责任,全力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一是夯实选人之责,科学选准干部。坚持选人用人关口前移,突出把好政治关、廉洁关。严格落实《西畴县实名推荐乡科级干部人选办法(试行)》,杜绝口头推荐、“跑官要官”、“暗箱操作”、“画圈提名”,改变“在少数人中选人”、“少数人选少数人”的局面,确保政治素质过硬、专业化能力强的干部进入领导班子。强化廉政审查,严格落实“凡提四必”制度,凡存在问题不符合选任条件的,或问题没有了解核实清楚的,不得作为人选考虑,坚决杜绝“带病提拔”、“带病上岗”情形。  

二是夯实用人之责,确保能上能下。西畴县紧紧围绕脱贫攻坚这一重大政治任务,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突出基层选人用人导向。能上:以《西畴县在脱贫攻坚一线考察识别干部办法(试行)》为“指挥棒”,在稳定乡镇党政正职的前提下,坚持大稳定、小调整原则,选优配强乡镇党政班子、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将扶贫攻坚工作突出的干部提拔或调整到重要岗位,将责任意识不强、履职不到位的干部及时调整或免职。在脱贫攻坚一线调整47人,其中:提拔17人、调整到重要岗位16人,为引导全县各级干部凝心聚力脱贫攻坚,确保基层扶贫工作力量稳定性和持续性,决战脱贫攻坚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能下:将日常了解掌握情况与调整不称职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工作结合起来,采取改任非领导职务、平职调整、免职等多种形式,对群众公认度不高的干部及时进行调整处理,畅通干部能“下”的渠道,先后调整不胜任现职科级干部11名。并先后从各部门抽调选派三批241名驻村工作队员,进一步加强驻村工作力量,实现驻村工作队员全覆盖。  

三是夯实培养之责,储备优秀干部。“送出去”:选派4名科级以上干部到发达地区对口帮扶部门跟班学习、挂职锻炼,选派7名专业技术骨干到省、州对口业务部门进行为期一年的研修学习,选派党政干部、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等到县外培训5期265人次。“引进来”:为切实发挥人才帮带作用,积极向州级以上部门争取61名州级干部到西畴挂职和驻村帮扶。“强培训”:以大力弘扬“西畴精神”为契机,制作《西畴精神现场教学图册》,打造“西畴精神”现场教学基地,2017年基地共开展各级党员、干部培训10000余人次。“重实践”:结合全县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实际,以实践锻炼为抓手,选派9名综合素质好、有发展潜力但缺乏基层工作经验的优秀年轻干部到乡镇挂任副书记分管政法工作,给年轻干部交任务、压担子、添压力,切实让年轻干部在一线锻炼成长。  

四是夯实监管之责,净化改革氛围。为确保改革公平、公正、公开,高效推进,把好换届监管关,换届期间通过新媒体、制展板、发卡片等方式推进换届纪律宣传纵横全面覆盖,出台《西畴县违反换届纪律问题举报快速查核制度》,坚持抓早、抓小、抓现行快速查核处理,要求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查核工作,从严从实加强换届风气监督,县乡人大、政府和县政协领导班子换届顺利完成。把好日常监管关,继续利用微信、易信等新媒体平台,督促干部晒业绩,推进干部工作任务“派单和列表制”管理,杜绝“懒人”混日子,促进作风转变。把好召回管理关,认真落实不胜任现职干部召回管理制度,通过“咬耳朵”、“扯袖子”,倒逼干部自觉转变工作作风,召回不胜任现职干部32名,其中驻村扶贫工作队员14名;科级干部6名,其他干部26名。把好报告监督关。巩固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试点经验,实现科级以上干部集中报告全覆盖,不断强化干部重大事项报告跟踪监管、及时核查。  

五是夯实激励之责,释放改革红利。坚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继续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严格执行调动、流动规定,及时按标准兑现乡镇干部补贴,稳定乡镇干部队伍。一是激励年轻干部干事创业,从符合条件大学生村官中选举1名优秀大学生村官进入乡人民政府领导班子。二是对选派驻村的扶贫工作队员给予生活补贴和伙食补助,运用村级活动场所“十有十能”创建成果,全力保证脱贫攻坚人员吃得上、住得下、留得住。三是积极落实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全年19名符合相关条件的公务员晋升职级,实现每月人均增资488元。  

(州委政研室 王春刚)  


相关链接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主办:文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投稿邮箱地址:zwxx@ynws.gov.cn 文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版权所有。ICP备案号:滇ICP备05000302号。政府网站标识码:532600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