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宁县“五个助力” 助残脱贫见实效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发布时间:2018/06/12 来源:
【字体:

本站讯 近年来,富宁进一步完善工作措施,把残疾人脱贫致富工作抓好抓细抓扎实。通过“五个助力、五个精准一批”,确保在协同发展、全面小康的道路上不使一户残疾人家庭掉队、不使一名残疾人落伍。

助力康复工程,精准康复一批。竭力改善残疾康复服务网络,以实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为目标,残联、人社、卫计、民政、财政等部门协调配合,依托城乡医疗保健、社区服务网络和残疾人家庭,搭建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的工作平台,不断提升康复服务的质量,全面推进各项康复工作。开展听障、智障、脑瘫、孤独症、低视力、肢残矫治儿童康复训练,目前,已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398例,免费进行精准康复服务1894人次,实施救助贫困精神病患者160余名共计15余万元,完成残疾人数据动态更新调查人数18602人次,免费为33名贫困唇腭裂患者实施整形手术,确定457名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为居家托养补助对象,发放资金36.56万元。  

助力文化教育,精准提升一批。全力完善教育服务体系,通过推行随班就读、送教上门、特殊学校招生入学等途径,残疾学生入学率从80%提高到90.2%。加大对残疾学生和残疾人家庭子女的资助力度,争取“云南省彩票公益金”“交通银行—通向明天”“州级扶残助学”等项目资助残疾学生和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90余名,累计发放助学资金10万余元。对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园的残疾儿童给予300元/生/年的资助,目前,共给予4012人资助120.36万元。免除公办普通高中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含非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学杂费3195人141.36万元。  

助力内生动力,精准就业一批。把残疾人扶持创业就业工作纳入全县脱贫攻坚计划,帮助残疾人与全县人民同步奔小康。把自立自强、技能培训、就业创业作为残疾人脱贫的核心支撑。帮扶干部通过上门送政策、真诚交朋友、贴心搞服务,打消贫困残疾人“破罐子破摔”的自卑心理,树立“宁苦干、不苦熬”的自强意识,不断激发实干脱贫的决心和斗志,提升内生动力。积极抓好城乡残疾人就业培训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开展各类培训381人次,扎实开展“助盲脱贫”行动,对城区内7家盲人按摩店实施了规范化建设,投入资金12万余元,有效提升盲人保健按摩机构在社会的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通过扎实有效的技能培训,提升脱贫本领,拓宽了增收渠道。  

助力扶贫基地,精准带动一批。大力鼓励和扶持残疾人自主创业,打造残疾人创业就业示范点,进一步提高残疾人及其家庭收入。目前,全县共扶持残疾人创业示范户39户,兑现扶持资金27万元,解决39名残疾人就业问题,为残疾人家庭增加了收入。通过福利企业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60人次,行政事业、企业等用人单位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167人次,政府为残疾人提供购买公共服务岗位20余人,公益性岗位安置残疾人25人。让贫困残疾人更有尊严、更具活力、更加自强、更富成效地摆脱贫困、圆梦小康。  

助力社会保障,精准兜底一批。一是着力改善残疾人居住环境。目前,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残疾人1709户1853人,纳入全县C、D级危房改造贫困残疾人家庭1113户。通过争取省州残联系统残疾人危房改造项目,共为13个乡镇41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实施了危房改造,投入改造资金41万元;专为残疾人提供83套保障性住房,有效保障了残疾人的住房安全;本着“真困难、需帮助、得救助”的理念和优先“重度肢体、多重、兼顾其它类别残疾人”的要求,实行“因地制宜、因户施策、群众投工、残联补助”的办法,投入改造资金31.2万元,先后对52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实施了无障碍环境改造,进一步改善了残疾人生活状况。“因户施策”措施被作为经验和亮点在全州推广,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环境改造工作得到省、州的高度肯定。二是着力加大贫困残疾人救助力度。印发《富宁县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工作实施方案》,残疾人“两项补贴”成效明显。目前,全县共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9040人931.67万元。建立兜底保障机制,研究贫困群众救治中特殊群体的救助“兜底”办法措施,落实基本医保倾斜政策,扎实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医联体内加快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优先残疾人等重点人群,目前,共签约残疾人家庭5666户,全县享受低保救助的残疾人8975人,享受特困人员供养补助1780人。 (富宁县政府办)  


相关链接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主办:文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投稿邮箱地址:zwxx@ynws.gov.cn 文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版权所有。ICP备案号:滇ICP备05000302号。政府网站标识码:532600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