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宁县“一二三四”工作模式创新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出成效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发布时间:2018/06/22 来源:
【字体:

本站讯 为全面聚焦深化“放管服”,着力提升基层派出所服务管理能力水平,富宁县紧紧围绕“发扬传统、坚定信念、坚持执法为民、树立良好警风”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组织开展“流动人口创新管理”专题“擂台赛”,推出“一防、二查、三管、四化”流动人口管理新模式,不断提升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新水平。截至目前,富宁县登记在册流动人口15000人,录入流动人口系统信息平台1666条,办理居住证1747人;与出租房主签订治安保证书4832份,发放宣传资料1.2万余份,通过窜作案违法犯罪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一防”即强化打击防范,挤压违法犯罪空间。富宁县地处中越两国三省十县结合部,地理位置特殊,流动人口违法犯罪率高,一直是影响社会治安稳定的主要因素。近年来,富宁县在打击防范流动人口违法犯罪上狠下功夫:一是加强流动人口信息研判。充分发挥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综合信息系统的作用,综合运用警务信息综合平台的信息优势,对流动人口进行身份核实比对、关联查询,深挖犯罪,抓获逃犯。二是集中开展清理整治行动。将日常治安检查与专项整治行动结合起来,采取滚动式、拉网式、地毯式举措,不间断对出租房屋、建筑工地、城乡结合部等流动人口聚集的场所和部位进行治安检查,及时消除各种治安隐患。目前,分别在县城区和各乡镇开展集中清查整治行动12次,投入警力1500余人次,对全县旅店业、网吧、出租房屋等重点行业场所、重点区域进行集中清查,共检查网吧15家150次、旅店业165家1685次、娱乐场所15家60次、重点单位25家104次,物流寄递业27家92次,发现安全隐患问题36个,共督促整改消防安全隐患达36处,发出整改通知书500余份,对发现有违法行为的重点行业场所治安处罚42家,共罚款342600元。目前,共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54起,其中为流动人员调解43起。四是全面开展消防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全县15个派出所消防警组深入各乡镇、村委开展夏季火灾隐患排查工作,共检查单位场所614家次,发现火灾隐患1402处,整改1402次;县消防大队集中开展校园消防安全专项治理和夏季火灾防控,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开展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隐患专项治理工作,共检查单位253家次,发现火灾隐患449处,整改火灾隐患449处,下发行政处罚决定书3份,罚款4万元;同时深入学校、社区、农村、等单位开展消防知识宣传,通过微信、微博、短信等宣传方式开展消防安全知识宣传,共计开展消防宣传15次,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

“二查”即查出租屋、查商业网点,实时掌控流动人口。积极组织警力在上一年的基础上,认真开展调查摸底,进一步掌握辖区出租房屋和流动人口信息。采取“地毯式”的调查摸底。对辖区的出租房屋及流动人口,逐街、逐巷、逐户、逐人进行摸排,并与出租房主、用人单位签订治安责任保证书。加强商业网点用人管理。严密巡逻检查和身份核查工作,切实加强对公共场所和商业往点外来人员登记管理制度,落实用人单位特别是个体私营业主的暂住人口管理责任。通过开展流动人口身份核查工作,目前,共查获三非人员322名,其中228名为越南籍“三非”人员、94名为缅甸籍“三非”人员,解救被拐妇女儿童3人。

“三管”即以房管人、以证管人、以人管人,管好流动人口。一是坚持以房管人,确保出租房屋不失控。按照“谁出租谁负责”原则,将“公安主管”与“房主直管”有机结合,明确出租房主五项职责,即及时到派出所申报登记、对承租人进行法律宣传、督促承租人申报办理居住证、协助民警开展入户清查、发现可疑情况随时报告。二是坚持以证管人,确保暂住人口不失控。严格落实流动人口登记、办证制度。建立流动人口登记册,实行一人一卡,真正做到“人来登记,人走注销”。三是坚持以人管人,确保重点人员不失控。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加强流动人口中的重点人员管控。依据有无前科、现实表现、影响稳定等状况,重点管控,并实行一人一表。在重大活动、敏感时间段,要求社区民警原则上每天对生活在本辖区高危人员见面谈话。

“四化”即服务化、双区化、网格化、精细化管理,创新服务机制。一是“服务化”管理机制,争创满意。以服务促满意,开展“社区民警亲民服务”活动,组织社区民警对出租房屋、中小旅馆、集贸市场及建筑行业和建材行业等用人单位开展流动人口便民服务,上门办理各类证件;以宣传促守法,组织社区民辅警到各用工企业、小区进行走访,通过板报展示、法律咨询、分发宣传资料、“送法到工地”等形式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有关流动人口管理的法律规定,使他们知法、守法和用法维护自身利益。二是“双区化”管理模式,力求实效。通过对外来人口的定位分析,划分出三个管理层次,对三类风险等级不同的管理对象实际针对性管理手段,实行“警区+社区”的管理方法。第一类“放心”管理,此类人群针对的是有合法居住手续、职业相对固定、经济来源相对稳定、能够奉公守法的“放心”暂住人口,实行在派出所指导监督下的社区管理。第二类“可疑”管理,此类人群针对靠打零工生活、经济来源不稳定、经常变换居住地址、单身居住或男女青年共同居住、思想起伏不定的“可疑”暂住人口。第三类“重点”管理,此类人群针对无固定职业、经济收入反常、交往关系复杂、已被列为重点人口或被定为高危人口的“重点”暂住人口,将其作为重点控制和严格管理。三是“网格化”管理手段,全面覆盖。实行“一个网格、一个片区民警、一个专管员”管理模式,对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实行滚动排查登记,真正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信息准、管理好、服务优”。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招聘16名流动人口专职协管员充实壮大流动人口管理队伍。四是“精细化”管理体系,支撑信息。抓好外来流动人口信息的采集工作,准确掌握流动人口底数、个体特征等情况,实现流动人口精细化管理。一方面推行“五查五见”。“五查”,即对辖区的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的暂住人员来源、人数、身份、房屋住址、身份证件等情况,进行全面排查登记;“五见”,即社区民警、协管员、村居治保组织与房东、房屋租赁人员逐人见面。另一方面推行信息化管理。将每次排查登记的流动人口全部录入警综信息平台,社区民警每周对网上信息进行查询、比对,进行分类整合,同时所有数据通过警务信息综合应用平台共享,进一步实现流动人口的网络化、精细化管理。 (富宁县政府办)


相关链接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主办:文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投稿邮箱地址:zwxx@ynws.gov.cn 文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版权所有。ICP备案号:滇ICP备05000302号。政府网站标识码:532600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