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宁县念好“山字经”、唱好“林草戏”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县发展成效显著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发布时间:2018/06/25 来源:
【字体:

本站讯 近年来,富宁县抢抓机遇,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使小小的菌棒变成了脱贫攻坚的加力棒,小甘蔗做成了大产业,罗非鱼产品畅销国内外。先后获得“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县”“国家糖料核心基地重点县”称号。富宁县依托自身资源优势,扶持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加大脱贫攻坚力度,先后招商引资富宁永鑫糖厂、云南强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云南鸿浩水产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有效带动了当地蔗糖、食用菌、渔业养殖等产业快速发展,拓宽当地群众增收致富渠道,农民收入进一步增加,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

主要做法:

(一)思路领航,抓牢产业结构调整。一是立足全县农业结构现状和市场发展形势,从遵循市场导向、区域特色、品种创新、产业延伸四个原则为出发点,坚持横向、纵向和外向调整的思想,明确提出了全县农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二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学习借鉴外地和交流本县农业结构调整好的经验和做法,进一步开拓视野,学习先进,努力把好经验、好办法落实到农业结构调整中。全县先后多次组织重点乡村干部、种植大户到外地参加学习设施蔬菜生产、甘蔗生产、食用菌生产等方面的经验,有力推动全县农业结构调整工作的开展。三是大力开展农业示范区、示范园、示范场、示范户建设,为农民做出示范、树立样板。重点抓粮食高产创建示范、甘蔗引种示范、良种扩繁、罗非鱼网箱养殖示范,发展重点种、养殖村户,通过辐射带动作用,促进“一村一品”,推动专业化、规模化生产经营格局的形成,实现产品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四是适应市场需求多样化和优质化的要求,加大名优农业新品种的引进推广力度。近年来组织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各类农物新品种达100余个,为主栽作物品种选优更新打下了坚实基础,为全县种植业结构调整提供有效的技术保证。  

(二)科技支撑,推动全产业链发展。一是突出抓好龙头企业建设和利益机制建立工作。在建立完善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基础上,通过协调产销关系,维护农民的利益,引导农民进一步扩大品牌农产品的生产规模,使之由优势产品向优势产业转进。二是积极引导、鼓励企业和农民按定单形式组织生产,努力追求“双赢”目标。三是多渠道组织产销衔接活动,为农产品进入市场牵线搭桥。每年都组织企业参加各种农产品交易推介会,在宣传、展览本县农产品的同时,把本县农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四是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参观学习、印发资料等形式,广泛传播农业科技、农产品购销等方面的信息,为农村各业发展起到了较好的导向作用。五是推动“科研+种养+加工+流通”全产业链发展,创新营销模式,运用“互联网+N”,通过电商、新媒体等平台,拓宽市场营销渠道,瞄准高端市场、国际市场,打绿色有机健康牌,推动富宁高原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三)合作助力,推广新兴技术应用。以甘蔗、油茶、八角、热果、速生丰产林、水产养殖等高原农业产业基地为核心,构建高原特色农业科技示范基地联盟,围绕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中的关键问题进行协同创新,解决发展过程中的科技瓶颈问题,促进高原特色农业可持续发展。截至目前,分别与云南省科技厅、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云南省林业科学院、云南省渔业科学研究院等多家科研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成功选育云油茶3、4、9、13、14号和富宁油茶1~11号16个油茶品种及云八角1号2号、3号3个优良无性系品种推广种植,广泛推广应用甘蔗品种新台糖22号和粤糖00-236,选育出吉富和奥尼2个罗非鱼品系推广养殖。  

(四)措施保障,强化扶持政策落实。一是制定扶持政策,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先后制定出台《富宁县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扶持农业龙头企业的实施意见》《富宁县种植养殖大户以奖代补扶持办法(试行)》《木本油料扶持办法》《富宁县罗非鱼进厂奖励办法(试行)》《富宁县甘蔗种植扶持办法(试行)》等政策,制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加大优势特色产业的扶持力度。二是落实招商政策,强化引资宣传。在产业发展政策上,对到富宁投资的企业,简化办事程序,切实为投资商提供优惠互利、宽松平等的政策环境;在招商服务上,积极为投资商提供高效快捷的服务,建立便民服务中心,营造“爱商、扶商、安商”的良好氛围,吸引了广大客商到富宁商洽和投资;在资金协调服务上,针对种植、加工销售各个生产环节,制定和完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机制进行融资,切实保障企业收益、农民增收。  

取得成效:

(一)小甘蔗成就“甜蜜”大产业。作为全国糖料蔗核心建设基地之一,富宁县抓住沿海经济转型、蔗糖产业发展东糖西移的机遇,成功引资建成富宁永鑫糖厂,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使蔗糖产业迅速发展,形成近数十万亩的甘蔗种植基地,实现工业总产值7.5亿元、农业增收4.5亿元规模经济,把小甘蔗做成大产业,当地群众实现脱贫增收。2013年富宁县甘蔗种植面积达42万亩,总产量151.97万吨。2014年至2017年,投入扶持资金2334.66万元,补贴新种甘蔗面积6.26万亩,建设新品种种植和高产示范基地6768亩,引进高产糖新品种1103吨,推动蔗糖产业提质增效。2018年全县计划新植、翻种甘蔗面积77800亩(包括地膜覆盖样板5000亩)。截止目前,完成甘蔗种植42380亩。  

(二)罗非鱼产品“畅游”国外。富宁县水利资源丰富,河流众多,拥有水库21座,水域流域面积15万亩,适宜养鱼面积8万亩。该县依托库区水域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淡水养殖,培育了以富宁县沣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龙头的罗非鱼养殖企业,引进云南鸿浩水产有限公司投资1.3亿元建成罗非鱼加工厂,成立19家渔业养殖合作社,带动渔业养殖向规模化、产业化、绿色发展。近年来,该县投入400万元资金,建成文山州首家罗非鱼苗标粗基地,每年可以标粗罗非鱼苗3000万尾以上,为养殖户节省鱼苗采购120万元;投入1300万元在该县剥隘库区建设渔政码头、渔港码头、鲜活交易市场,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截至目前,富宁县渔业面积达5.6万亩,水产品产量3.3万吨,渔业产值3.9亿元。渔业养殖覆盖该县11个贫困村4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罗非鱼加工30245吨,加工总产值5.8亿元,出口5208万美元。  

(三)高原特色畜牧业稳步推进。充分利用县域饲草资源丰富、群众养殖基础良好的优势,积极发展高原特色畜牧业。肉牛生产基地已基本形成,全县牛存栏5头以上的养殖户已达612户,其存栏占全县牛存栏的18.8%,以那能、洞波和剥隘三个乡(镇)为中心,辐射带动新华、板仑、花甲、阿用、田蓬、木央等乡(镇)的肉牛生产基地建设已基本建立,2018年来又新建牛存栏50头以上的规模养牛场2个,扩建100头以上规模养牛场3个;商品猪经济带建设效果明显,以高速公路、国道线为中轴,富田公路和富阿公路为两翼实施的“一轴两翼”战略成效明显,商品猪经济带建设已现雏形,生猪出栏率和商品率不断提高,商品猪出栏数量大幅增加,全县生猪存栏在200头以上的养殖户达36户;其它特色产业发展迅速,按积极培育“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特色畜牧业的思路,在新华、洞波等6个乡(镇)积极发展土杂鸡、阉鸡、文山番鸭等特色养殖,在剥隘、者桑等乡(镇)发展剥隘鸡养殖鸡存栏在5000-20000只的养殖户有17户,在板仑、阿用、归朝、剥隘、洞波、那能等乡(镇)大力发展山羊养殖,羊存栏在200只以上的养殖户有27户。2017年末大牲畜出栏12.01万头、全县肉蛋奶类总产量实现5.82万吨。2017年末全县完成畜牧业产值11.6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96%。  

(四)食用菌产业发展初具规模。自2013年以来,先后开展香菇、巴西菇、黑木耳试点种植并相继取得成功。为把食用菌这一高原特色产业培育成为群众脱贫增收的新型产业,2016年引进富宁强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落户富宁发展食用菌产业。通过公司带动,全县注册成立10家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逐步形成以企业、合作社为龙头带动发展食用菌的格局。2016年全县种植食用菌100余亩,产值达500余万元。2018年,富宁县以发展黑木耳种植为主,通过贴息贷款、菌棒补助及培育棚建设等扶持政策,走规模、集约、品牌发展之路。建设食用菌项目研发中心,项目占地90亩,预计总投资8500万元。食用菌研发中心建设包括生产车间、生产设备、接菌室、储备仓库、菌种培育房、智能控温加湿出菇房、大棚保温出菇房、培训中心、新品种及改良品种出菇房、出菇观光园等,研发中心年可生产1000万袋栽培菌种、可培育出菇菌棒1亿棒。2017年完成食用菌种植面积1509亩(其中:黑木耳1257亩),发放产业扶持专项贷款376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18户)2003万元,建成黑木耳菌棒培育晾晒棚建设1032个123840平方米,辐射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550户,带动1500余人就业,实现总产量1030吨,总产值6698万元。  

(五)油茶产业拓宽群众增收路子。按照“油茶上山,甘蔗下田”的工作思路和打造“规模化、标准化、示范化、产业化”的油茶基地要求,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一些企业、个体能人、大户采取企业租赁土地、林农土地入股、大户承包、联合办社等形式,走“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大力发展油茶种植基地建设。目前全县油茶面积达70万亩,涉及13个乡(镇)107个村委会207个村小组,有7032户农户参与油茶产业基地建设;2016年油茶干籽产量达0.5503万吨,实现产值1.0839亿元;现有的2家规模以上油茶加工企业年可生产油茶籽油3300吨,企业投产以来累计收购油茶干籽8200吨,生产精炼茶油2130吨,销售额达2.34亿元。通过加强对油茶基地3至5年的管护,油茶产业将逐步成为富宁县山区群众生产生活和增收致富的主要经济来源。  

(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较快发展。大力扶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公司+合作社+种植大户+农户”的发展模式,以甘蔗、油料、畜牧、商品蔬菜、罗非鱼、食用菌等特色产业为主的农业经营主体规模不断壮大,在推动全县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发挥了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全县农业产业化健康持续发展。目前,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19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7户,其中:省级龙头企业4户,州级重点龙头企业4户、县级重点龙头企业7户,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总产值19.3亿元,带动农户46065户增收6.57亿元。全县农民合作社累计达767家(其中:中国家级示范社2家,省级示范社19家,州级示范社18家、县级示范社21家),辐射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3203户。通过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和组建专业合作社,有效带动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种植养殖业。2017年完成农产品加工产值29.25亿元,完成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销售收入26.92亿元,实现出口创汇3.3亿元。(富宁县政府办)  


相关链接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主办:文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投稿邮箱地址:zwxx@ynws.gov.cn 文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版权所有。ICP备案号:滇ICP备05000302号。政府网站标识码:5326000023。